5月19日山西綠洲紡織公司異軍突起締造行業傳奇早訊
沒有氣派舒適的現代化辦公環境,沒有令人羨慕的優厚待遇,老式斑駁的舊辦公樓,磚鋪的林陰道,每天定點響起的老式高音喇叭……在初來者眼里,坐落在晉城市30公里外一個深山坳里的山西綠洲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一切都顯得寒酸落伍。
然而,就是這家企業,在山西國有紡織行業幾乎全軍覆沒之時異軍突起,從一個"備戰備荒"年代的"三線"小棉紡廠發展到如今全國生產大麻紡織產品的龍頭企業、國家大麻紡織品開發基地,入選"中國麻紡行業競爭力十強"。今年 "五一"前夕,晉城市國資委下發通知,號召全市國有企業向他們學習,讓"綠洲精神"綠滿晉城。
過去和現在一個樣: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沒丟
最近,已調到晉中市榆次區某公司工作的電工王生會,放棄月收入幾千元的待遇,又跑回了月工資只有1000多元的綠洲公司。據了解,像王生會這樣離開山溝又重新回來的職工還有不少。是什么讓近3000名職工幾代人心甘情愿地堅守在太行山深處?"我們在這里干活心情舒暢!"工人們說,他們看重的是這里凝聚的人氣。
梳紡車間女工小劉一向工作積極,這些天卻無精打采。原來,由于她近來連續上夜班疏于做家務,引來婆婆的不滿和抱怨。公司領導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公司在對優秀女職工進行表彰時,工會主席親自把小劉的榮譽證書送到她家里,給她婆婆講紡織工的工作性質,講小劉的工作業績,婆婆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抱怨消除了,理解增多了,小劉又恢復了以前的工作勁頭。
談心活動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廠傳承至今,職工思想有波動要談、獲榮譽要談、挨批評要談、車間有矛盾要談以及家庭有矛盾要訪、有困難要訪、鄰里間有糾紛要訪等,到如今車間張貼職工感言,將職工心語、先進事跡匯編成冊,一年一次技術標兵、"三八紅旗手"、十佳青年、優秀工作者、模范家庭的評比等,40年如一日堅持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過這些生動有效的形式滲透到了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把人心凝聚到企業發展進程中來,不僅要解決職工思想上的小疙瘩,更要解決職工的大生計。紡織行業本是微利企業,國家實施壓產壓錠后,綠洲公司曾連續3年虧損,2000多名在崗職工、700多名退休職工面臨生計難題。
為給企業殺出一條血路,董事長李德茂等公司領導帶領技術人員背水一戰,挑戰"大麻不可機紡"的禁區。為了研制大麻脫膠,技術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實驗室里,上千次在杯子里浸泡、蒸煮大麻,上萬次提取數據。經過一次次對舊棉紡設備和新引進設備的改造嫁接,企業研發出一套獨具特色、國內領先的大麻紡織技術裝備,生產出的高質量產品遠銷到歐美市場。
國際金融危機來臨,以出口為主的綠洲公司面對訂單減少70%的嚴峻形勢,不降薪、不裁員,職工工資一個月不拖欠,養老和醫療保險一分錢不欠交,同時,積極開發國內市場,2009年仍然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企業和職工攜手渡過了難關。
領導和群眾一個樣:沒有一時一事的特殊
有一次,董事長李德茂和兩名副總經理及7名工作人員帶著樣品到杭州參展國際博覽會,有3位海外客戶提出到他們的住所洽談。走到房門口,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堂堂董事長、總經理和幾名工作人員竟擠在客戶的空房子里打地鋪。如果說有點特殊的話,那就是廠領導睡在屋里邊,幾個職工則睡在門口處。面對客戶的不理解,李德茂淡然一笑:"我們企業還不富裕,睡一覺花上千元不值。"
另一次,李德茂和副總經理劉予生帶著參展樣品去參加第78屆廣交會。下飛機后,每人扛著五六十公斤重的布匹往外走,包帶扯斷了,皮箱滑輪也壓壞了,只好一個人抱著另一個人扛著,路人還以為他們是哪里來的搬運工。
像這樣的節儉辦事,在公司領導中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總經理張書才要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會領取"中國名牌產品"獎牌和證書,主辦方將他安排到京西賓館住宿,但張書才想都沒想,徑直跑到在北京出差的"定點住處"--58元/天的地下室招待所。
"我們打小就進廠,這里有自己的師傅、有自己的徒弟、有自己的工友,每當想到自己住一宿高級賓館就相當于他們一個月的辛苦勞作時,良心上不安呀!"正是這種樸素的情懷讓公司領導不愿搞特殊化,在物質待遇上與普通員工看齊。
綠洲公司有3部汽車,但沒有領導專車這一說。一部桑塔納汽車供職工辦事用、一部尼桑汽車用來接送客戶、一部現代汽車供9名班子成員工作用。據公司黨委副書記燕宏斌介紹,公司領導電話費限額,公車私用、陪餐要交費等規定是多年來堅持執行的制度,即便是董事長、總經理也不例外。在采訪中,筆者看到公司財務科給燕宏斌開具的一張收據存根,收款事由為:扣除上月用私車費20元、扣除陪同客人就餐費10元,總計30元。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綠洲公司這樣一個出口創匯企業,領導與一線職工的工資不相上下。有人說,領導總有些特權,看不見的實惠、灰色收入指不定有多少呢。但在綠洲公司,每一項收入、每一筆開支都公開在欄,堅持多年的財務公開、廠務公開制度,已經在企業與職工之間建立起高度的互信。
這些年,綠洲公司從國外購置了不少紡織機,供貨商按慣例要給一些傭金,但公司領導誰也不去拿這筆錢,而是要求供貨商將其折算成設備的易損零配件。
企業和家庭一個樣:像愛家一樣愛廠
談及公司,職工們總是親切地稱俺們廠,因為在這里,誰家有了困難,哪個人有了過不去的坎兒,公司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公司工會主席告訴筆者,他在這家企業干了40多年,公司99%的婚喪嫁娶他都操辦過。一位已調離職工的父親去世了,他擔心父親的喪事難辦,公司聞訊后,從出殯到選址下葬一手操辦,將老人的后事辦得圓圓滿滿。這位職工深感人雖走、茶未涼,心里暖融融的。
職工們感受到了關懷和溫暖,人人把企業當成家,人人為企業過日子精打細算。過去,大麻的根部被當作廢物以2元/包的價格賣掉,職工們提議麻根可以再利用,經反復試驗,麻根成功脫膠,可進行紡紗,僅此一項每年就為企業節省320萬元。
每次外出參展結束,公司領導和工作人員都要對各展區的廢棄材料進行回收,不銹鋼管、燈管等這些常人眼中的廢品,下次參展時被他們繼續使用。
偌大的廠區,竟然沒有雇傭一個清潔工,廠區的衛生保潔,都是公司員工每天提前15分鐘上班完成的。
在外人看來,綠洲人似乎有些"摳門",但他們在技術革新上不惜工本:200萬元的香港煮鍋、400萬元的精梳機……僅設備投資就高達1億多元。為了鼓勵技術創新,他們對技術骨干一次獎勵1萬元。如今公司的四大系列400多個新品種中有40多個產品榮獲國家及省級榮譽稱號,有6項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38種面料先后入圍"中國流行面料"。
眼下,針對仍在持續的"外銷受阻、內銷不暢"的行業嚴峻形勢,綠洲公司正圍繞解決終端產品的難題,全力實施大麻紡織品二期工程。該項目完成后,公司年銷售收入將達到5億元,實現利稅9000萬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堅守中的綠洲人期待著更美好的明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