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金融人到底有多 “變態”?
提到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候選人馬克龍,最惹眼的不是他的政治理念和競選口號,而是他跟妻子特羅尼厄相差24歲的師生戀。
生活總比電視劇更精彩,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娶了大自己12歲的女老師,原本以為只是劇情需要的杜撰,而現實中的馬克龍更娶了大自己24歲的老師,不僅驚呆了網友,還時常秀個恩愛。
特羅尼厄是馬克龍的文學老師,兩人相識的時候,她已經39歲,育有3名子女,馬克龍只有15歲。在16歲的時候,馬克龍說要娶她,特羅尼厄當時不以為意。2007年10月20日,馬克龍29歲,特羅尼厄54歲,兩人注冊結婚。
談到如何征服自己的老師和家人的反對時,馬克龍的朋友說:“他經常給特羅尼厄打電話,每次都有好幾個小時,他就是有本事令你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馬克龍出身富裕家庭,精英一族,投身政治之前,是羅斯柴爾德和席埃銀行的投資銀行家,他完成了雀巢和輝瑞之間的備受矚目的交易。馬克龍把他在投行的成功經驗用到政治上,比如他劃下的界線沒有人可以逾越,欣賞毛主席和鄧小平。
優秀的金融人不一定是天資聰穎的一類,但絕對有聰明意外的另一面。到底是什么讓他們如此出眾,著名心理咨詢師Sherrie Campbell指出,每一個成功的金融人,都有以下7個特質。
金融工作者總是渴望成就感,尤其是當他們搞定不可思議的客戶,或者管理的資產取得豐厚的回報,他們會激動一場,并充滿動力的迎接下一次挑戰。這與金融工作的特殊性脫離不了關系,有些成就意想不到,也有成就來之不易。
他們當然也失敗過,但是仍然自信地將自己視為精英,絕不會垂頭喪氣,就像馬克龍說的那樣:“要對得起身上的西服。”
管理幾百上千萬的資產需要很強的心里素質,成功的金融人不會在恐懼面前后退,跟大多數人不同,他們選擇與恐懼為伴。
他們清楚的知道投資不當或者實務造成的損失,你以為他們不怕那就錯了,他們害怕的要命,不過他們清楚地知道,面對恐懼,只有瘋狂的工作,直到事情開始好轉。
成功的金融人幾乎與“拖延癥”絕緣,他們總是比別人早一些做好工作準備,甚至生活中也時常保持著提前準備的作風。這讓外行人覺得優秀的金融人“天生萬事俱備”。
Campbell指出,充分的準備是自信的來源,是確保工作正確、決策精準的關鍵,也是成為優秀金融人的必備條件。
不管什么行業,自制力強的人一定是成功的人,因為連自己都管得住的人,什么事干不出來呢?他們把自己打造成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的人,在事業上也能更好的約束自己。
他們永遠富有責任心,永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面對困難,他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推卸責任,而是理性思考“絕地反擊”。
成功是一個過程,絕對不會天上掉餡餅,金融人更懂其中的道理,巴菲特不是生來就是股神。不管多糟糕的事情,多壞的情況,他們總能把它當成人生教材,從中汲取營養。馬克龍如果會在戰斗中退縮,也不可能成長為今天的巨人。
永遠好奇,永遠好學,永遠熱愛市場,成功完成任務他們也不會得意洋洋,反而覺得應該學習更多知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金融是靈活的行業,新政策、新規則、新市場都會帶來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激蕩出更多、更有創意的想法,讓自己突破。無論是學習行業外理論,還是高頓備考CFA,都是不斷學習的表現。
只有高中學歷,能做好金融嗎?大學不是金融專業,能做好金融嗎?年紀大了,還能做好金融嗎?家境貧寒使得受到歧視,卻也讓更能堅持、內心更加強大。成功的金融人從不給自己設限制,不會就去學,會了就去做。
金融行業是個不那么要求學歷、經歷的行業,只要你的能力夠,總有一個金融崗位適合你。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