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或成“過勞死”潛在危險人群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日均處理量達到8571萬件,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5億件,日均服務人次超過1.7億。
專家稱,工作勞動強度大、人員流動快、底薪收入低的快遞員工,看似在“拼時間”“拼速度”,其實是在“拼生命”,快遞員從事的是高風險、高強度、高負荷的“三高”行業,背后隱藏的是過勞猝死的風險。
去年11月20日,湖南一名快遞員工尹某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臨死前,他坐在地上告訴路人,他好累。據了解,這名快遞員每日都早出晚歸,一天工作近16個小時。
有調查顯示,我國快遞從業人員達200多萬人,其中80%以上是農民工,一線快遞員中農民工比例高達90%以上。
“不少快遞員文化水平較低,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快遞業管理方式十分粗放,基本上沒有什么上崗培訓,不僅勞動合同簽約率低、社保福利低,還缺少必要的工傷保險。在薪酬考核上,快遞員大多采取底薪加提成的薪酬制度,底薪很少,想要增收只能增加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蘇號朋指出。
對此,蘇號朋建議,加大維權宣傳力度,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規范企業人員管理,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崗位培訓,做好培訓記錄,提高員工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健康工作理念。“同時,應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學習先進管理模式,引導企業改革落后用工制度,提供人性化勞動環境,提高工資福利待遇,注意控制員工勞動強度,設定員工勞動時間上限,一旦達到警戒線要強制員工休假。”蘇號朋說。
目前快遞企業存在直營、加盟、合作3種運營模式,據業內人士分析,加盟、合作模式運行下的公司員工五險一金繳納率低,沒有繳納五險一金的企業員工比例曾一度高達90%。
“目前我們快遞行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快遞公司員工直接和企業簽合同,全員、全額、足額繳納五險一金,但更多的快遞公司因為存在惡性價格競爭沒有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這對快遞公司以及全社會發展都是不利的。”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在全國政協第四十六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直言快遞行業的短板。
對此,蘇號朋指出,快遞行業人員流動幅度大,勞動合同簽約率低,是由于大部分快遞企業為省錢和規避風險,不愿為快遞員購買保險和簽訂合同。
“社保缺失實際是在增加企業用工風險,快遞員工難以享受社保、醫保等法定待遇,加班費、高低溫津貼、霧霾津貼、防寒裝備等也難落實。”蘇號朋指出,由于缺乏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致使工傷認定難,其合法權益難以維護。
在蘇號朋看來,保障快遞員勞動權益還是應當從制度入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議將快遞員工的權益保障納入法治化軌道,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應當規范企業與員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盡量為員工辦理工傷保險,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風險,切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蘇號朋說。
“將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用專門的商業險種兜底。引導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相關專項保險業務,為建立快遞員權益保障機制提供政策支持,并制定相應罰則將內容細化,為后續的落實提供有力依據。”蘇號朋建議。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