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網絡詐騙維權主力軍 虛假兼職舉報最多
日前,互聯網安全公司360發布了《2017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消費維權報告》,報告顯示,從2016年全年獵網平臺收到的全國各地電信網絡詐騙維權舉報情況來看,90后的網絡詐騙維權舉報者占總數的42.3%;其次是80后,占比為36.1%,年輕人成為最大維權舉報群體。而在所有維權舉報的詐騙案情中,虛假兼職依然是舉報數量最多的詐騙類型,共4550例,占比22.1%;其次是網游交易、虛假購物、金融理財、虛擬商品和身份冒充。總涉案金額來看,金融理財類詐騙最高,達7411.4萬元。
“3月2日13時48分廣州大學舞蹈學院一名學生通過微信購物被騙2000元;15時40分廣藥一名學生被人冒充京東客服以贈送禮品為由詐騙數百元;3月5日廣美大一學生在網上兼職刷單被詐騙2000多元……”在一個名為“大學城周sir”的微信公眾號上,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小谷圍派出所的民警發布著最新詐騙警情,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安全宣傳。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廣州地區,兼職、刷信譽、網絡購物等方面的網絡詐騙發案數相對較高,20歲以下的受騙者占13%,20—29歲占24%,該類群體主要為在校大學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是網絡購物的主力軍,也容易上當受騙。除了網絡兼職刷信譽,網購中的陷阱也日益多樣,不法分子不斷翻新詐騙手法。
今年2月,學生小劉用手機瀏覽閑魚網站,看到有代購低價手機的鏈接,便添加了昵稱是“數碼專營店”的微信好友,雙方談好以2300元的價格買一部蘋果手機,對方通過微信發了一個二維碼給小劉,小劉掃碼后付了錢。
第二天,對方發了一個訂單號和查詢網址給小劉,小劉打開后發現該網頁上物流動態顯示商品因缺少購買納稅證明被海關扣押,對方稱需要小劉交1500元的關稅才能放行,不然連2300元都拿不回來,于是小劉通過微信掃描對方發過來的二維碼支付了1500元關稅。當天下午,對方又告訴小劉需要交2000元的安檢費才能過安檢,小劉掃碼支付后過了一小時,對方又稱海關領導把商品扣下,需5000元的費用才能放行,小劉稱不要手機,要求對方把剩下的錢退回,對方稱需要再交5200元湊夠1萬元后一起退還,小劉發現被騙于是報警。
廣州警方表示,未來將通過“平安廣州”進校園、進社區等方式加大宣傳、預警力度,同時也提醒年輕人提高防騙意識:電信詐騙犯罪無論手法如何翻新,其詐騙的實質是不變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事主把存款轉入到詐騙分子指定的賬戶里。對要求轉賬的陌生電話、信息,要做到不理睬、不相信、不轉賬。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