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機關將構建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個稅征管方式
隨著自然人納稅人數量日益增多,地稅機關征管難度越來越大。納稅人自主納稅意識薄弱、自我核算能力不足,稅務機關缺乏有效的數據共享平臺、準確的收入監控手段、強大的大數據聚合能力、有效的區別制約方式和專業的人才管理團隊,都成為高效監控和應對個人所得稅風險的絆腳石。
筆者認為,要順應稅制改革和征管水平提升的雙重需求,轉變自然人征管思路,強化信息管稅支撐,構建以風險管理為唯一導向,“宣教引導、平臺保障、風險監控、分級應對、多元懲處”五翼齊抓共管的自然人個人所得稅征管新模式。
創新宣傳形式和報繳模式,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通過加強宣傳,提升公眾對個人所得稅的關注度。在申報方式上,大力倡導“互聯網+”辦稅,推行手機APP申報和網銀、支付寶和微信繳稅,讓納稅人多走網路,少走馬路。
搭建數據平臺和專家團隊,提高平臺保障水平。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支撐,結合產權登記、五證合一以及金稅三期上線,做好綜合治稅部門涉稅信息共享工作,廣泛收集自然人納稅人信息數據,并提請省級人民政府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分析平臺,對自然人涉稅數據實施自動校驗、整理和分析。進一步強化人才引領,組建個人所得稅風險管理專業團隊,建立健全個人所得稅風險應對模板,明確應對要點、必查事項,提升風險應對的規范化水平。
一是關注重點人員。重點關注高凈值自然人,廣泛收集涉稅信息,完善風險識別模型和應對策略,精準實施風險識別。二是關注重點項目。加強對工資薪金、利息股息紅利、財產轉讓、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和勞務報酬所得項目風險管理,開展針對性的風險應對指導。三是關注重點行業。從地區經濟結構、稅源特點出發,將重點行業納入風險管理范圍,并廣泛收集相關行業的收入、所得和稅負等信息數據,提升稅種管理水平。四是關注重點政策。重點分析非貨幣性資產投資、股權激勵和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等個人所得稅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并建立重大稅源跟蹤制度,關注企業發生股權收購、合并重組和新三板上市等重大稅源事項,及時進行風險分析并提出處理建議。
實施分級應對和立體遵從,提高風險應對質效。研究自然人風險事項特點,實施多元化自然人風險應對。對自然人涉稅風險進行多維度分析,根據納稅人規模區分為重點、中、小納稅人,根據風險大小區分為高等、中低等風險納稅人,綜合要素加以分析,對納稅人開展分級分類管理,應用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剛柔并濟,充分體現效率。
運用遞進處罰和信用懲戒,提高分級約束機制。建立遞進式約束機制,針對自然人的特點,綜合運用柔性宣教、剛性執法,在處罰環節分別采取免予處罰、從輕處罰和按規定處罰等措施,有針對性地促進稅法遵從。強化信用懲戒機制,積極與信用管理部門開展合作,將誠信納稅納入失信管理范圍,在銀行信貸、出入境和高消費等方面予以限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