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就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曾幾何時,“白骨精”“裸辭”成為當代職場的一種“流行風”。而每年的元旦、春節前夕,更是“裸辭族”活躍的高峰期。裸辭意味著職場上沒找好下家、不考慮后路就辭職,不費心“騎驢找馬”,它意味著離開時的決然毅然。
他們的主觀原因往往是因為錢少,單調,被忽悠,但其實客觀的原因常常表現為閃辭族的責任感不強,不夠誠信,不夠勇敢。辭職雖然是個人選擇的權力,但這并不值得推崇,因為閃辭不僅讓你的社會信任度降低,也不能保證頻繁的閃辭就能離你的理想越來越近。
根據調查,新大學生入職后,一年內有30%的同學離職,其中有一半的同學主動辭職。他分析,學生選擇“閃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報到后,大學生最先感受到的是單位的文化氛圍。多數同學會把陌生的單位文化氛圍與熟知的大學文化氛圍進行比較,從而產生不適應的感覺,進而對單位文化失去“認同”。
新入職的大學生,心中滿腔熱情,希望自己能在工作崗位上大展宏圖。可是到單位后,才發現自己被“忽視”了,自己好的設想得不到實現。
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單位面臨生存的競爭。昨天還是非常強勢的企業,沒有幾年就“破產”了。有些同學在求職時,對單位的未來過于理想化,沒有看到單位存在的危機,所以報到后,大失所望。
工作后,大學生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同學們面臨著成家、育子、照顧老人等問題,“處境”非常難的。同學們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也希望能找一個收入高的單位工作。
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工作并不喜歡。有的同學善于與人交往,愿意到外邊跑,適應做營銷工作,可是領導非讓他做資料整理工作。有的同學專業不對口,對工作毫無興趣,上班時常常悶悶不樂。
面臨緊張的競爭環境和工作壓力,多數大學生在心理上是準備不足的。大學時懶散的生活方式一旦養成,就很難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遇到困難就會產生“逃避”的想法。
有少數大學生不喜歡接收單位,但因為單位能解決北京戶口,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者尊重父母的意愿等原因,強迫自己去報到。用這樣的心態去工作,“閃辭”也是很正常的。
剛畢業的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一個大學生畢業后,要經過三至四次的轉變工作,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因此,他建議同學們不要把暫時的困難看得太重。
其次,要認真分析所在單位的情況。除了要分析這個單位今后是否有前途,還要分析自己在這個單位是否有前途。如果這個單位有前途,自己在這個單位也有前途,那么一般情況下,就不應該辭職。如果決心辭職,也要認真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有什么經驗和不足。
再次,對于畢業生來說,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兩個。一是自己的職業興趣是什么,二是自己的職業能力是什么。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興趣”和“能力”缺一不可。同時,還要盡早制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當然,“裸辭”前一定要對辭職后的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經濟來源、生活安排、家庭內部安排,辭職雖然是個人行為,但很可能影響到整個家庭。
對于已選擇“裸辭”的人,要注意重返職場的時間。通常而言,離職后三個月以內是重新就業的黃金時期,三個月后尚未找到工作,會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超過六個月,基本上已達到心理承受的極限,會并發很多問題,對職業發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辭”需要理性對待,否則就可能成為一場職業“裸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