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十二五”申請商標注冊563件
近年來,道縣通過多項舉措大力實施商標戰略,發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品牌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全社會商標意識逐步增強,市場主體運用商標能力逐步提高,商標注冊量穩步增長,商標保護環境明顯改善,商標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發展。
“‘十二五’期間,道縣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加大商標品牌培育力度,實施企業商標‘掃零’工程,成效良好。五年來,全縣申請商標注冊563件,獲準注冊312件,有效注冊商標從2010年末的182件增加到451件,全縣擁有省著名商標從2010年的1件增加到6件(另有2件正在審核)。國家工商總局去年已經受理‘道州臍橙’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申請,地理標志商標有望實現‘零’的突破。”2月17日,道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向筆者介紹了道縣“十二五”期間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取得的成效。
為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注冊商標。道縣通過舉辦商標知識講座、成功企業宣講、典型案例分析和組織專家研討、參觀學習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了對實施商標戰略的宣傳力度,使企業充分認識商標在市場競爭中的巨大作用,并增強了通過注冊商標保護品牌的意識。進一步加強對商標的開發、包裝、宣傳和經營,努力提高商標信譽度和市場占有率。新聞媒體著力對重點企業和重點商標進行宣傳,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氛圍,為全面實施商標戰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為健全制度,完善企業商標管理。道縣制定了具體計劃,鼓勵和引導企業爭創馳名、著名商標。幫助企業培養商標管理人才,督促和指導企業加強內部商標管理,健全制度,對商標的設計、申請、注冊、印制、保管、使用、變更、轉讓、許可等一系列環節加以規范,并設專人管理。
相關鏈接:
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兩年多來,我國新登記企業數量屢創新高。改革降低了創業的制度成本,改善了我國的營商環境。原本在國家工商總局辦理的企業注冊和變更,90%以上都已下放到企業所在地。改革還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在2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我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兩年多來,新登記企業數量屢創新高,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比2014年提升20%,遠高于改革之前的6900家,特別是通過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務秘書公司、電商集群注冊等改革舉措,促進了眾創空間、創客工場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推動我國進入創業創新的繁榮階段。
過去,設立一家企業需要先辦理各種許可證,再申請營業執照,程序十分復雜,有的企業三五個月也辦不下來。據張茅介紹,作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先照后證”改革將152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調整或明確為后置審批事項,取消了40項,只保留34項,大部分的行政審批從事前改到事后。
2015年,國務院又決定在上海自貿區試點“證照分離”,進一步深化“先照后證”改革。證照分離就是把企業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相互分離,進一步簡化事前審批和事后審批,有些改為備案制,有些改為承諾制。
與此同時,國家工商總局也主動下放權力。過去在工商總局注冊的企業將近2000家,尤其是央企,都必須在總局注冊。商事制度改革以后,原本在總局辦理的注冊和變更,90%以上都已下放到企業所在地。“下放工作還要繼續進行,在工商總局注冊的企業基本上都要下放到地方。”張茅說。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則著眼于工商注冊便利化,把過去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合成一個營業執照,使用一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過去企業要跑3個部門,現在只要跑工商部門登記就可以了,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注冊成本。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累計核發“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新營業執照350.9萬張。
改革降低了創業的制度成本,改善了我國的營商環境。根據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商事制度改革這兩年,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每年提升6位,目前在18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84位。去年上半年中國科協組織了第三方評估,顯示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推動GDP增長0.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