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職工享受企業年金,大多在央企和國企
4月6日,《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正式亮相,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將繳納職業年金,其“強制建立”的方式,讓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無一例外都將享受這一補充養老保險所帶來的福利。
相比之下,企業年金卻處境尷尬。根據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數據,2014年建立年金計劃的企業達7.3萬家,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41億人,當年企業年金參加職工有2292.78萬人,基金積累達7688.95億元。2292.78萬人在3.41億人中,占比只有約6.7%。
企業年金,指的是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或國家養老金之外,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建立的,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
我國企業年金發展的起點應該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1991年在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首次明確提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概念,這是后來企業年金的雛形。2004年出臺《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但試水者寥寥。
2004年起施行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明確規定,符合三項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企業年金: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具有相應的經濟負擔能力;已建立集體協商機制。
辦法同時規定,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是“基本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的養老保障模式,企業職工的企業年金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的養老保障模式,乍看似乎差別不大,但是,一個是“強制”,一個是“自愿”,讓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的差距陡然形成。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到目前為止只有6.7%的企業員工能享受到企業年金。而這有限的職工都是哪些人?
“這6.7%的人大多集中在央企和國企。如果企業年金不盡快推廣開來,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待遇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形成新的落差。”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采訪時表示,與央企或者國企相比,很多中小企業員工根本享受不到這種福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