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跨境資本外流壓力脈沖式放大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表示,當前確實存在資本流出的現象,尤其3月份,在外貿順差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加之內外部因素疊加,導致跨境資本流出壓力脈沖式放大。
數據顯示,3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增至660億美元,連續第八個月負增長。而1、2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分別為82億美元、172億美元,3月跨境資金流動劇烈波動。一季度,剔除匯率因素影響,銀行結匯同比下降20%,售匯增長41%,結售匯逆差914億美元,較2014年四季度擴大97%。
管濤解釋稱,當前資本流出屬于意料之中的調整,主要渠道仍然是藏匯于民和債務去杠桿化,不能簡單等同于違法違規和隱秘的資本外逃,絕大部分交易都有合法合規的貿易投資背景。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之中,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受這些因素影響,境內企業和個人延續了去年以來‘資產外幣化、負債去杠桿化’的財務運作,導致即遠期結匯減少、購匯增加。”管濤稱。
雖然一季度資本外流壓力較大,但管濤強調仍屬可承受范圍內。管濤認為,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但國際收支平衡并不意味著收支相抵、差額為零,一定規模以內的順差或者逆差都屬于平衡的范疇。實際上,即便前期人民幣匯率交易價達到或接近浮動區間上限,市場外匯供給依然充足,沒有出現市場恐慌。
對于未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趨勢,管濤認為仍將呈現震蕩走勢。一方面,如果導致一季度資本流出的因素繼續發揮作用,未來可能促使我國延續跨境資本流出趨勢。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紅利逐步釋放,以及國家微調措施逐步見效等因素疊加,將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形成重要支撐。
“近期我國境內購匯增長較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企業為規避匯率風險提前買入外匯,也就是預防性購匯,其在未來有實際對外支付需求,這部分需求提前釋放。實際上,進入3月下旬以來,隨著內外部環境好轉,境內外匯供求缺口迅速收斂,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差價也大幅回落。”管濤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