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制鞋產業發力“奔跑”
近日,莆田鑫龍鞋業有限公司各條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十分忙碌,他們正在為PUMA等品牌運動鞋的訂單加緊生產。作為莆田鞋企的第一方陣成員,鑫龍2014年生產鞋子約800萬雙,因為訂單充足,其納稅額從2013年的2084萬元大增至2014年的5641萬元。
納稅額大增的不止鑫龍一家。據稅務部門統計,莆田全市從事代工的鞋企中,納稅額超3000萬元的從2013年的7家增加到2014年的10家,超5000萬元的企業從2家增加到6家,為NIKE品牌代工的老牌鞋企協豐鞋業納稅額則突破億元大關。“納稅額增長的背后,是訂單和產值的逆勢增長。”莆田市鞋業協會秘書長王德春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莆田229家規模以上制鞋企業實現產值515.88億元,同比增長13.9%。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是廣東東莞等地產業轉型后,一大部分制鞋訂單向莆田轉移,而本地鞋企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
“能抓住機會,主要得益于高質量標準和逐步完善的產業配套。”莆田市經信委經濟運行科科長龔峰分析說,莆田制鞋業從起步之初就吸收了臺灣工廠嚴格的質量標準,制鞋工藝水平在行業內名列前茅,剛剛被評為國家級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此外,本地鞋面、鞋底加工等產業配套比較充足,僅鞋面加工企業就有1000多家,所以接到訂單后能迅速組織生產,讓客戶放心地把訂單下在莆田。
“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只有堅持辦廠、穩健經營,才能獲得機遇。”怡豐鞋業董事長姚金海介紹說,自己的企業已創辦20年,雖然前幾年形勢緊張,卻并未盲目轉行,“去年為歐美市場代工生產鞋子600多萬雙,同比增長超20%。今年從訂單來看,起碼還能增長10%以上”。
在突如其來的機遇面前,鞋業協會等行業平臺也發揮了作用。據了解,去年一家企業接到10萬雙鞋的訂單后,由于意外原因導致無法按時生產完畢,如果想交貨時間不違約,最后一批8000雙鞋只能空運,而運價是海運的20倍之多。“企業到協會求助,我們發布信息后,幾十家企業愿意幫助生產,最后選定一家合作,提前完成任務。”王德春說,以前各企業間交流少,今后要大力推動產業鏈縱向聯合與企業間橫向協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