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普發性公文減少近20%
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文件簡報精簡工作繼續取得好成績。
11日,記者從全省政府系統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會議上獲悉,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全年發出編號公文922件,同比減少11.94%,發出普發性公文(黔府發、黔府辦發文件)76件,同比減少18.28%;簡報控制在兩種以內,一般文件紙質印發數均控制在30份以內。
相關鏈接:
專題性報告。專題性報告的內容結構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①標題。要明顯反映出所報告的專題事由,由“事由”加上“情況報告”或“報告”字樣組成,如《中國人民銀行××市支行關于國家債券發行情況的報告》、《××縣農業局關于今冬大白菜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報告》等。
②正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的結構,這種結構又有兩種基本情況:
一是“情況——問題——意見”,這種形式多系以反映情況為主的專題工作報告。例如有一篇題為《××鄉人民政府關于我鄉旱災情況的報告》,主體部分由三段文字組成,前一段敘述了該鄉由于持續高溫無雨,遭受嚴重旱災的情況,介紹了鄉黨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抗旱措施,如投資送水、抗災自救、興建工程等;第二段說明這次旱災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預計今冬明春將有一批災民面臨缺錢的困難;第三段文字,請求縣政府在安排今冬明春救濟款時給予考慮和關照。歸結這份報告,第一段是“情況”,第二段是“問題”,最后一段屬于“意見”。這種寫法,層次分明,層層遞進,邏輯性強。
二是“情況——作法(或經驗)——不足”。這種形式適用于以總結經驗為主的專題工作報告。例如《××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城市道路建設與交通管理工作的報告》,開頭用一大段文字介紹了該省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道路建設和交通管理工作出現的重大變化以及所取得的可喜成績,這就是“情況”;然后通過一個過渡語“所以取得以上成效,我們的主要作法是:”轉入“經驗”部分介紹,并列講了四大作法,包括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加強管理,充分發揮道路功能;統一規劃,加快建設步伐;做好養護維護,服務經濟發展。在講述作法、經驗之后,單獨使用一段文字,說明這方面工作還存一些不足,有待進一步加以改進。值得注意的是,撰寫這類專題工作報告的“不足”部分時,文字既要概括,又要簡短,完全屬于一種表態性的詞語,切不可歸納成幾個問題,又具有針對性的找出幾點意見,這屬于“畫蛇添足”之舉。
③結尾。通常要寫上一句結語,如“特此報告”、“以上報告如有不妥,請批示”等等。
(3)檢查報告。檢查報告的寫法包括:
①標題。對發生的事故、錯誤情況加以概括形成“事由”,再加上“檢查報告”或“檢討報告”字樣,從而形成這類報告的標題。如《關于興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人員嚴重傷亡重大事故的檢查報告》。
②正文。通常由“四段式”組成。第一,寫“情況”,即所犯錯誤、所發生事故(事件)的基本情況;第二,寫“原因”,包括發生問題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第三,寫“責任”,即造成的主要責任與次要責任;第四,寫處理情況及今后意見。對已經作了處理的寫明處理情況,尚未進行處理的要提出今后處理意見;對錯誤的責任者,可按照責任大小、問題的輕重,分別提出處理意見;處理意見不單指對人的處理,也包括改進工作,堵塞漏洞等方面的措施。例如《鐵道部關于193次旅客快車發生重大顛覆事故的報告》,這是一篇以反映重大事故為內容的情況報告。全文共分七個段落。第一段,概括地敘述了事故發生的基本情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造成的損失;第二段,是事故發生后各級組織搶救的活動情況,這是寫此類報告不可缺少的一段內容,它反映了我們各級黨政組織時時處處以人民利益為重的工作作風,而且,也是在處理類似問題時所必然要有的步驟;第三段,對事故發生原因的分析和對事故責任的認定;第四段,是對事故嚴重性的認識,并從領導方面找原因;第五、六段,提出了今后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的具體措施;第七段,對事故有關責任者的處理情況及鐵道部領導主動要求國務院給以處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