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職場人遠離慢性疲勞
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我們很累。快節奏的生活迫使我們把體力和精力都用到了極限,慢性疲勞淹沒了我們。在所有來訪的職場人當中,IT行業的從業人員無疑是慢性疲勞癥狀最為明顯的一部分人群。面對這樣的情況,考慮IT行業的工作特性,聽心推薦大家試一試認知行為療法吧,在戰勝疲勞的諸多方法里,它的效果非常不錯,又可以獨立完成。
有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走進心理咨詢室,他們傳遞和表達著這樣的一個信息:我很累,很疲倦,沒有動力也缺乏激情。而在這些人群當中,以IT行業的從業人士癥狀尤為凸顯,治療過程尤其艱難。行業環境、競爭壓力、前途迷惘、一成不變、缺少變化……等等特性,造就了IT行業人士成為了慢性疲勞的根據地,很多人發現自己的身體好像被抽離了力量和勇氣,變得疲勞、倦怠、對生活缺乏期待,由此而帶來的職業倦怠、生活無望,壓抑、苦悶等等負面情緒充斥著整個行業,讓這個朝陽行業越來越具有兩面性——社會意義上的朝陽和心理意義上的低谷。
面對這樣的一種境況,除了走進心理咨詢室之外,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趕走疲勞?我有一位熟識的朋友Andy,恰好在這樣的行業之中,他說:“我很累,可是我去哪兒找時間到你那兒解壓、放松啊?不是擔心經濟上的,而是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除非我愿意放棄現在的工作,放棄現在的收入,承擔隨時有可能被擠掉的風險。”Andy所說的未必不是危言聳聽,但至少說明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如果慢性疲勞還沒有徹底摧毀人們的底線,那么走進咨詢室尋找專業幫助,并不會成為人們的選擇。更好的選擇,是有一種辦法,可以在現有的環境和條件下,讓我們獨立的完成治療過程,并且不會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因此,聽心推薦大家試一試認知行為療法。
從認知行為治療的角度看,慢性疲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們生活中發生的系列事件的最終結果。我們遭受的全部壓力再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總起來成為了一個負數:我們的精神和身體壓力太大,導致失去平衡,失衡的生活又導致了慢性疲勞的出現。從原理上看,就這么簡單。而想要消除慢性疲勞就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根源:制造疲勞的罪魁禍首是我們理解和處理生活問題和健康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我們如果細心一些,可以發現,那些在生活中經常感覺疲勞的人,常出現很多種非理性、非現實思維。而研究結果也一再表明,認知重構法可以減輕疲勞并幫助我們恢復生活平衡。而總結起來,這個適合我們的,可以獨立完成又能夠根本上解決慢性疲勞恢復每日能量的解決方案就是:改變思維方式。我們的疲勞是可以醫治的,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都是可以改變的。
越來越多的健康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必須從多種角度來審視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否則就永遠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引起慢性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認知扭曲,或者可稱為(部分或全部)建立在假象、謬誤及違背生活現實的臆斷之上的認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