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鞋子的技巧:腳的寬度很重要
腳趾動一動,看是否能活動自如,像彈鋼琴一般,給前腳掌留下足夠的空間,但仍要注意包覆性,不要選到太寬的鞋楦,這樣會讓腳在跑步時滑動,容易起水泡,磨破皮。
要特別注意的是亞洲人的腳板通常比較寬,所以穿正常楦頭的鞋子常會發生鞋長適合但楦頭過窄的情況,所以同一款相同尺寸的鞋子,如果有不同的楦頭可供選擇,應該要每一種都試一試。
楦頭有標準(D),2倍寬(2E),3、4倍(3E,4E),通常會標在鞋盒或鞋舌上,國內一般多為標準楦,若沒有特別注明,購買時要注意一下。
相關鏈接:
江蘇省質監局發布了對雪地靴的抽檢和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按照雪地靴的新標準,這次抽檢中雪地靴合格率為75%,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00元以下的雪地靴合格率只有四成多。專家同時提醒,目前市售的多數雪地靴都不能防御融化的雪水,并不適合在積雪中行走。
這次雪地靴共抽檢了60個批次,分別來自生產企業、實體店和網店。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的有45個批次,合格率為75%,不合格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鞋底耐磨、耐折性能、防寒性能和標志標注等指標不合格。質監部門還對水蒸氣滲透性能、幫面和襯里材料進行了風險監測。而在風險監測中,共有49批次達標,達標率為81.7%。
抽檢結果顯示,100元以下的雪地靴合格率剛過四成,100元到200元之間的雪地靴合格率達到七成多,而200元到300元之間的雪地靴合格率為八成,到了300元以上,抽檢樣品合格率100%。
質監工作人員在抽檢過程中發現,市場上的雪地靴執行標準比較混亂,尤其是實體店和網店購買的雪地靴采用的標準五花八門,執行的是休閑鞋、皮鞋、皮涼鞋、注塑鞋、旅游鞋的相關標準。“一些雪地靴的尺碼標注也不符合標準,有的使用歐碼標注,有的則是歐碼和國際通用碼混標。”鎮江市質檢中心輕工紡織業務部部長楊東飛說,很多三無產品充斥著小商品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抽檢中,三個渠道樣品的合格率,居然是網店以微弱優勢“奪魁”,合格率為77%;生產企業合格率76%,實體店的合格率只有67%。
難道網店銷售的雪地靴更靠譜?“現實情況并非如此,”楊東飛解釋說,采樣時間的不同導致了這種結果,“在去年9月份采樣時,只有網店在進行大規模銷售,而實體店直到10月底都沒能買到多少雪地靴,因此實體店只有9個批次樣品。”楊東飛表示,接下來的抽檢中,他們將會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更加科學合理地采樣。他特別提醒,網購雪地靴還是要小心質量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