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領導力的五個境界
跟著小編來看看領導力的五個境界:
第一境界:職位——員工服從你,因為這是他們的職責;
第二境界:認可——員工服從你,因為這是他們的心愿;
第三境界:產出——員工服從你,因為你為企業所做的一切;
第四境界:授能——員工服從你,因為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第五境界:真我——員工服從你,因為你就是你。
管理類書籍多如牛毛,領導力書籍卻寥寥無幾 一直以來,人們在“領導力”(leadership)和“管理”(management)兩個概念的區別上存在著很大爭議。所謂“管理”,即保證企業組織的所有目標和具體項目得以貫徹執行的過程。而“領導”則是展示愿景和激勵員工。
人們才不想被“管著”。他們想要的是引導。誰聽說過什么“世界管理者”?“世界領袖”,是的,還有“教育領袖”、“政治領袖”、“宗教領袖”、“童子軍領袖”、“社區領袖”、“勞工領袖”、“商業領袖”等等。他們指引人們,而不是管束人們。柔性地引導總是比硬性地管理要有效。問問你養的馬。你可以帶著你的馬到水邊,卻不可能讓它喝水。要想約束別人,首先約束自己。做好了以后你才會停止“管理”別人,而開始領導別人。
領導力不是發現的,是開拓發展的結果。當然,世上也有真正的“天生的領導人”,但是他們同樣需要培養基本的領導素養,才可能留在巔峰。在和數千位渴望成為領導者的人士共同工作過之后,我發現他們都符合下面四種領導類別中的一種:一流的領導者天生具有領導者的氣質。一生都作為領導垂范他人。通過培訓獲得了新的領導力。具有成為杰出領導者的自律精神。注:必須至少具備上述4項要求中的3項。
國內企業的管理者有的甚至比國外同事提早10年就擔任了同等職務,領導力的培養遠遠趕不上職位升遷的速度,帶隊伍的管理能力薄弱,也缺乏足夠的訓練。企業家的領導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達,領導者不是萬能的,阿凡達也不是憑一己之力就拯救了潘多拉星球的。領導力專家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領導的定義,大致可分為三個視角:
一是從價值取向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中國古代“堯舜心傳”的故事就是典型。堯禪讓帝位于舜,告其治國之精妙:“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即只有持中道,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才能當領導,強調了領導者應有的價值取向;
二是從領導能力、領導功能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韓非子曾以“造父御馬”的寓言提出自己對領導的看法。造父正在鋤地,有父子乘車而過,馬驚不走,兒子下車在前拉車,父親緊隨其后用力推車,還請正在鋤地的造父幫忙推。造父收起農具,跳上車子,坐在駕車的位置上,理順韁繩,揚鞭策馬,駕車而去。在韓非看來,領導是對國家或某種局面具有駕馭能力的人;
三是從領導者必備的素質、素養角度來界定領導內涵。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就是強調只有“克己”、“正身”、有道德的人,才有資格當領導。孔子又進一步強調:“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即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者,要忠于職守,取信于民,勤儉節約,愛護下屬,根據他們的時間來安排工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