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齡群體的營銷忠告
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一代,最年輕的已經年滿50歲了。但最新的調研數據表明,50+年齡群體的消費者感到自己被品牌排斥,認為品牌廣告傳遞的信息反映了對該人群的理解失誤。
英國國家數據局(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的數據表明,現在英國有2200萬年齡超過50歲的人口,大約占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以這種現狀看,有多少品牌忽視了這個龐大的嬰兒潮時代人群?
針對50+年齡群體設立的全球性網站High50進行了一項調研,表明該年齡層的消費者中,只有4%的人認為品牌廣告是特別針對他們創作的。該項調研由營銷研究機構Research Now執行,一共有1305名消費者參與。調研還發現,只有11%的人認為品牌看重這個群體,而五分之一的消費者認為自己完全被品牌排斥。
“這個50+年齡群體被品牌忽視,或者說被敷衍,然而到2020年,該年齡層在英國的人數將超過50%,因此現在這種市場現象十分怪異,令人難以接受。”High50的代表兼記者、電視節目主人瑪麗拉·弗羅斯特拉普(Mariella Frostrup)說。
消費類雜志出版社IPC Media—該機構認為現在營銷者只把重點鎖定在25—35歲的消費人群身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比之下,年輕群體并不像較年長的消費者那樣富裕。
該機構的洞見部門負責人阿曼達·維金頓(Amanda Wigginton)說:“每個品牌都要注意:要日以繼夜、持續地和更年長的消費者對話,這樣做的目的是真正了解他們,而不是敷衍,也不要將他們籠統地稱之為"老年群體"。很多品牌在這一點上犯了錯,而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來。”
維金頓補充說:“關于這個消費群體有很多傳聞,譬如他們生活不如意,他們是品牌忠誠客戶等。事實上,他們能給品牌帶來很多機會,因為他們有充足的可支配收入,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處在一個變化很大的年齡期。”
這種變化正是意大利女性服裝品牌Sotto Sopra的增長動力所在,根據該品牌網站描述,其目標是吸引“成熟”女性,而其品牌設計的基礎是消費者反饋的需求信息和消費者洞見。該品牌擁有“奢華基本款”系列,目標人群是那些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或者有其他身體問題的女性,因為很多身體癥狀會影響人的正常體溫,而“奢華基本款”系列服裝的材料和設計可以對身體起到特殊的保護作用。該系列服裝用的材料是天絲棉,可以吸收身體的汗液并排出體外。
Sotto Sopra品牌的英國和歐洲地區業務發展負責人丹尼爾·沃森(Danielle Watson)認為,現在沒有多少品牌足夠重視并鎖定50+年齡群體,他們被忽視了,這一點從服裝品牌廣告尤其能看出來。即使是那些專門為更年長人群設計的衣服廣告,它們在營銷時也常常忘了自己的目標人群是誰。
沃森說:“一些品牌的產品專門針對更年長的人群,為此精心選了一個奢侈品設計師,但是卻創作了一些女孩子穿的產品,而那些宣傳品牌服裝的模特也都是二十幾歲,這種做法顯然是矛盾的。”
High50的研究表明,雖然50+年齡群體對品牌廣告的印象普遍不佳,但他們對于自己的年齡都感覺良好。50—59歲人群中,71%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年齡感覺良好,而在60—64歲的人群中,這一數字上升到78%。
調研還表明,近一半參與調研的消費者認為,他們對現在很滿意,因為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44%的人表示現在的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這種現象表明品牌與消費者有很大的脫節,一方面,50+年齡群體對自己的年齡感覺良好,他們希望享受生活并且對家庭開支擁有掌控權;另一方面,廣告商和營銷人員卻沒能重視這一情況,缺乏和該群體進行對話交流。”High50首席執行官詹姆斯·貝魯斯(James Burrows)說。
他補充說:“這個群體最有經濟能力。因此,是時候摒棄舊觀念,不要認為50+年齡群體正遭受某種危機,要意識到,對于很多人而言,踏入50歲意味著下半生美好生活的開始。”
年齡代言人
讓自己成為某個年齡層的代言人,這種做法對于品牌而言很有風險。但是調研機構Research Now的調研反映了50+年齡群體如何看待自己的年齡,以及他們對品牌廣告中的代言人年齡有何感想。
根據1200個參與調研者的反饋,59%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其中有23%的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5歲,27%的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10歲,而9%的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20歲。調研表明,對于年齡大于65歲的受訪者,67%的人同意說年齡越大自我感覺越年輕。
然而,老年人的這種看法并沒有被很好地詮釋到品牌廣告中,17%的受訪者認為品牌針對超過50歲年齡群體的廣告墨守成規,13%的人覺得廣告看起來很老氣,11%的人覺得這種廣告呈現的內容是錯誤的。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覺得針對50—70歲的品牌廣告內容不恰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覺得還行。
弗羅斯特拉普說:“由于該年齡層人口數量的增長,市場潛力巨大。但是企業要意識到,這是積極主動的一代,也是消費活躍的一代。因此企業必須審視自己針對該群體的廣告和媒體投放策略,找出問題所在。”
休閑鞋零售商Hotter,針對的正是50+年齡群體,其針對該年齡層的廣告已經有了巨大的轉變。該品牌首席執行官彼得·泰勒(Peter Taylor)說:“尤其是對于一些特定的行業和品牌,企業將意識到這個群體至關重要。”
他補充說:“廣告也必須有所轉變。在針對這個群體的廣告中,你將看到一些50—70歲的模特。這是一種觀念轉變,傳統的觀念認為年長的群體不能打扮得很時尚,而新廣告將轉變人們的這種觀念。”
技術和社交媒體
今年正好是萬維網創立25周年,50+年齡群體見證了互聯網的發展。High50的調研表明,這個年齡層中大多數人非常熟悉互聯網。50+年齡群體中,只有2%的人不喜歡互聯網技術,而78%的人是互聯網的活躍使用者。然而,該調研也表明,企業對此存在誤解,認為較大年紀的消費者不懂得享受互聯網技術。
弗羅斯特拉普說:“現在企業對這個群體普遍抱有一種敷衍態度,尤其是技術領域的企業。人們會對年長者感嘆:"啊,你竟然能用智能手機發微博?"把這個年齡群體的人說得像外星人似的,完全忽略了許多重要的科技是50+年齡群體創造的,譬如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
Research Now的調研表明,45%的50+年齡群體是通過媒體渠道發現新產品,28%的人通過自己的同齡人或者同伴。而對于品牌而言,通過技術傳播營銷信息仍然是一種很有效的做法。
就社交媒體而言,雖然有報告說年輕一代正在抽離Facebook,但是對于超過50歲的年齡群體而言,Facebook是社交網站首選。另一項由專業數字效果營銷機構iProspect開展的調研表明,在英國超過一半的70歲以上的人有自己的Facebook網頁;在60—69歲人群中,這一數字為62%;在50—59歲人群中,這一數字為68%。
該調研表明,對于50+年齡群體,推特的使用率低至10%。而社交網站Friends Reunited表明,這一數字在50+年齡群體中已經有所提升,這一人群中有五分之一的人使用推特,相比之下,30—39歲人群的推特使用率是13%。
多元渠道
StIves集團旗下的零售咨詢機構Pragma,深入研究了該年齡群體的購物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年長消費者更傾向店內購物,這改變了人們之前對于該群體的觀念。在1308名受訪者中,76%的受訪者到街上購物,而73%的受訪者表示進行線上購物,只有12%的人通過平板電腦或手機上網購物。
“在易趣上,50+年齡群體展示了自己強大的經濟能力,因此廣告商應該優先考慮這個年齡群體。”易趣英國區域廣告部負責人阮方(Phuong Nguyen)說,“針對線上渠道的宣傳,廣告商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解決方案,這樣可能會讓品牌和某些客戶疏遠了距離—要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傳播差異化信息,并讓自己的內容清晰明了。”譬如,去年1月到5月中旬,英國易趣網站,50—59歲群體搜索滑雪裝備的次數比18—29歲群體的搜索次數高出140%。
阮方說:“許多品牌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怎么撒網才能抓住這個人群,但這也是數字化營銷的魅力所在,它能夠讓品牌基于用戶的興趣點鎖定消費者,不一定根據年齡,這樣品牌才能確保自己不會錯過重要客戶。”
Pragma的調查還表明,品牌在實體店和線上渠道應該向消費者傳達哪些信息、兌現哪些承諾。對于店內購物體驗,60%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收銀員,37%的人希望購物環境給人的感覺能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