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業的整治還將持續 鞋企終會迎來復蘇
在溫嶺,發展了二三十年的制鞋業早已是八大支柱產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出租房屋給企業進行生產的房東,單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整個溫嶺至少有30萬~40萬的人口。產業越做越大,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盡管問題重重,但顯然亦不能因噎廢食。5個多月的消防安全整治、無證照整治使這個行業重新審視了自身,毫無疑問,對于制鞋業的整治還將持續下去,而今年對于制鞋企業則是一個嚴酷的“寒冬”。
在這其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需解決,比如異地經營的營業執照進行變更,若是生產經營場所是民房,是否要取締?畢竟溫嶺的工業用地早已捉襟見肘。
記者在與眾多企業經營者的交談中發現,盡管他們代表的大多是大企業,但他們都認為政府方面應該更加客觀公正地對待所有企業,而不是一味扶持大企業、打壓小企業,這并不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只有在公平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企業才是真正優秀的適合生存下去的企業。
比如消防安全整治,并不是說無證照企業隱患嚴重,而大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大企業違規操作的也比比皆是,不符合規定的一樣也要從嚴整頓。
但客觀來講,鞋業專項整治對于生存下來的鞋企是有幫助的。
一個規范的市場大環境對于所有企業都是有利的,整治無證照企業,就是建立規范市場秩序的開端。在這一過程中,產業鏈的其中幾個環節必然會重新洗牌,“陣痛”在所難免。
其中一部分大企業引進機械手代替人工操作,就給這一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而若能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循環,好比小企業被迫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升級”,也定能逐漸從“陣痛”中復蘇過來。
市工業企業數據監測平臺中隨機抽取的3組各10家企業2013年的產值和用電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