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輕松悠閑”的管理者?
如何做一個“輕松悠閑”的管理者。做為管理者,職位越高,責任越重,背負的壓力越大。想要輕松一點,唯一的路徑是懂得減壓,也就是要把壓力傳遞下去,讓你的下級幫你承擔。而能不能傳下去,下級能不能擔起來,就要看你的“功力”了。這個“功力”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你能不能合理地把壓力傳下去。壓力大了,會把下級壓垮;壓力小了,下級感受不到。二是你的下級有沒有能力把你給的壓力承擔起來,換句話說,也就是你有沒有培養出一個能幫你減壓的團隊。
合理傳遞壓力有一個關鍵原理,類似于物理學的杠桿原理。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合理調整支點,你便可以撬動你想要撬動的物體。就如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實現杠桿原理有三個要素:杠桿、支點、你的力量。這三要素只要有一個出問題,杠桿端的目標物體就撬不動。比如,你施加的力量不夠,杠桿和支點再完美,目標肯定撬不動;又如,你的力量夠,支點也沒問題,杠桿強度不夠,你一用力,斷了;再如,支點位置不合理,就在你這端,你再大力也同樣撬不動。
在實際工作中,你要撬動的目標物體是公司或上級給你的壓力(或者說任務),杠桿是你的團隊,支點是合理傳遞的壓力。
工作中出現的情況有三種,第一種是將支點無限靠近目標物體。表面上,你只需付出極小的力量就能把目標物體撬動。可事實往往是,不管你怎么用力,杠桿只會往下彎,到達極限后就斷了,目標物體紋絲不動。在工作中表現為管理者來自公司或上級的壓力完全施加給了下屬,你輕松了,可團隊垮了。第二種是支點無限靠近你自身,無論你用多大力,目標物體仍舊紋絲不動。在工作中表現為管理者將來自公司或上級的壓力完全自身消化,沒有傳遞下去,自然“消化不良”。第三種是將支點放在目標和自身中間一個合理位置,既能撬動目標,自身又不需用太大力。在工作中表現為管理者將來自公司或上級的壓力經過合理分解,由你和你的團隊共同承擔,順利撬動目標。
第一種和第二種相對比較少出現,大多數管理者尤其是中層管理者是第三種。只是問題出在支點位置上。中層管理者是連接公司高層與基層員工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找到合理的支點位置,中層首先要做到“承上”。“承上”不是做傳聲筒,而是要正確地理解和領會公司或高層的要求,如果目標都不能正確理解,也就談不上支點的問題了。第二是要有全局觀,這是當前中層管理者最缺的一個理念;由于職能分工的弊端,中層管理者首先考慮的往往是部門利益;所以,很多公司經營的要求或高層的意圖,在中層這里就打了折扣,結果自然也就達不到高層的預期要求。全局觀實際很簡單,就是要從公司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做到公司利益大于部門利益,部門利益大于個人利益。只有做到這兩點,“承上”才算落地了。其次是“啟下”,“啟下”有三方面要求,第一是與團隊保持充分的溝通,將“承上”的內容讓團隊成員充分理解并達成一致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分配任務。第二是保證公司利益的前提下,為員工創造價值;如果只考慮公司利益不考慮下屬,你的官當不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只考慮自身和團隊利益,損公肥私,你也干不久。道理你懂的。所以一個好的管理者要學會找到公私兼顧的這個平衡點。第三是要求管理者轉變思維,任務分解后。管理者首先應該是“服務生”,為下屬按要求完成任務提供服務;服務包括資源協調、檢查糾偏、技術支持、決策支持等等。其次才是管理者,行使相應行政管理權力。
如果你能實現以上轉變,你就一定能真正做到既能“承上”又能“啟下”,那么你離“輕松悠閑”就不遠了。唯一還需要確定的是你手中的杠桿強度和韌性能不能達到要求--也就是你的團隊能力能不能達到要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