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春困”你犯了嗎?
為什么“倦怠”情緒在春天里表現特別突出?心理學專家施怡彤博士指出,職場白領春天犯困,可能是工作引起,也可能是身體引起,還有可能是職場環境變化引起。
如何克服職業春季倦怠?施博士建議從個體本身來調節。首先調整心態,盡量從積極層面看待問題,適當運動、休假;其次是建立一個安全穩定的人際關系氛圍,找知己一起放松放松;再者可以嘗試培養一至兩個與工作毫不相關的業余愛好,轉移注意力;最后就是保持適度放松的同時,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犯困表現一:工作無成就感
“很迷惘,突然不知道這份工作有什么意義,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忙碌。”自從春節過后,在廣州越秀區某媒體工作的小芬對工作總是不在狀態,“什么都不想干,工作能拖一天是一天。”小芬很痛苦,未入職前這份工作是無比神圣的。“但現在覺得很多時候都在重復一些瑣碎的工作。”小芬向朋友們訴苦,“怎樣才能走出這種狀態?”
點評及建議:小芬表現出了低成就感的職業倦怠狀態。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給她帶來了強烈的心理落差。發展一到兩個與工作完全無關的興趣,在生活當中重新找回成就感,在平靜的心理狀態下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適當調整,為自己找到新的職業發展方向,能有效改善這種低成就感。
犯困表現二:對服務對象沒耐心
18名從事服務、銷售等行業的職場人士異口同聲表示:“春天里,覺得服務對象特煩人!”
今年27歲的阿K E N,在一間公司擔當客服已有7年,每天的工作就是與各種各樣的抱怨聲及客戶打交道。不過近期,他好像失去了應有的耐心,面對前來咨詢的客戶,他收起了以往習慣性的笑容,僅以機械方式把標準答案告之,并對客戶的諸多疑問置之不理。
點評及建議:阿K EN患上了典型的以“去人格化”為特征的職業倦怠。這是指對服務對象(顧客)消極的態度,采取疏離、冷漠的行為,視服務對象為“物”而不是“人”。日常工作的高度機械化是引起阿K EN“患病”的元兇,建議其通過積極訓練,掌握能即時在工作中緩解壓力、舒緩厭倦情緒的小技巧,在工作外多參加體育運動、冥想、保證充足的睡眠、發展一段甜蜜的關系等都是降低這種職業倦怠感的神奇藥水。
犯困表現三:對工作喪失熱情
九成“犯困”的白領中,有近20%的“春困癥狀”是對工作沒有了熱情,情緒煩躁。7年前,剛大學畢業的岑先生,孤身從外省到廣州工作。由于老家在鄉下,他想好好干出一番事業,讓父母晚年享福。幾年來,他充滿干勁,不知疲倦往前沖。一年多前,付出終于有較大的回報,他被老板委任為整個華南板塊的市場經理。雖然一人之下百人之上,收入也終于達到理想狀態,但最近他卻感覺工作“不給力”。“總覺得很疲乏,勁已經用完,對什么事都好像沒什么積極性。”甚至早上醒過來感到很累,還會萌生不想去上班的想法。
點評及建議:岑先生是出現了“情感耗竭”的現象,這是職業倦怠里最突出的核心表現個體工作沒有熱情和活力,情緒資源消耗過度、疲倦之極,感到精力耗盡,伴隨著對工作的恐懼不安。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學會工作在緊張的工作中適時抽離出來,做好自我調適,給情感和身體一個放松的機會,這種職業倦怠的現象將會逐漸消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