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口罩第一品牌”實測結果不及宣稱效果
一到陰沉的霧霾天,街上來來往往的都是各色口罩男女。
霧霾火了口罩。有媒體報道,我國防塵口罩市場需求,2013年已達到25.3億元的規模。北京市場上,一款號稱“霧霾終結者”的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在多家網絡媒體上,被稱為“防霧霾口罩第一品牌”,更號稱“PM2.5-病菌污染物過濾效率>99%”。
但記者調查發現,包括九頭鷹口罩在內的多家口罩生產企業,存在產品包裝標注的生產地不實、公司注冊地不實等亂象。經第三方專業檢測,這些口罩的防塵功效,連其宣傳的一半都不到。目前,記者已就相關問題向工商等部門舉報。
為了給3歲的女兒防霧霾,侯琰霖先后選購了20多款口罩。
“都不適合。”這位清華博士后打算自組團隊研發。
2月底的持續重污染中,市民李女士買口罩就花了數百元。
“網上、藥店,看到PM2.5字樣的口罩就買。”但用過后咳嗽不減,嗓子疼依舊,李女士覺得不少口罩都是“打著防霧霾、PM2.5的幌子,忽悠人。”
“霧霾終結者”
3月12日,左安門內大街一家藥店,一款知名品牌的“PM2.5口罩”擺放在醒目位置。藥店人員稱,前幾天霧霾頻繁,多款“防PM2.5口罩”一度脫銷,“消費者見到防霧霾、PM2.5,就跟瘋了一樣搶購,有的口罩剛到貨一天就賣光。”
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輸入關鍵詞“霧霾 口罩”,頁面會出現約數千種口罩商品,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不管價格高低,大都打著“防霧霾、防PM2.5”旗號。
一款“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以下簡稱九頭鷹口罩),號稱“防霧霾PM2.5口罩第一品牌”、“霧霾終結者”、“全球唯一款公認的頂級防護利器”。
目前,這款口罩在網上促銷價為37元左右(參考價53元),由棉布口罩和濾芯組成,濾芯單獨售價15元左右。
記者網購了幾款九頭鷹牌口罩,塑料包裝上印有“PM2.5-病菌污染物過濾效率>99%”,“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檢測認證產品”,“經質量部檢驗合格”。濾芯宣稱,“超細靜電濾層+顆粒活性炭濾層+納米抗菌層=3重安全保護”。
打開塑料包裝袋,一個帶有內層的棉布口罩,兩片橢圓形濾芯。撕開濾芯表層可見黑色小顆粒,輕輕一搓,顆粒散出。
按照包裝上的說明,先將濾芯要插入口罩內層,然后再佩戴口罩。
“上市當日熱銷9000余件,實屬行業奇跡。”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官方網站引用多家網絡媒體的報道。
“年前賣了100萬只”
“九頭鷹”牌“納米PM2.5口罩”真有那么神?
3月5日,記者以加盟代理的身份,找到總代理“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
石景山古城南街路東30號巨擘大廈208室,一間約1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沒有懸掛公司牌子。一名30多歲的男子,身材微胖,戴著眼鏡,坐在辦公桌前不時接聽電話。
見有人來,男子騰一下站起來,遞上名片——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冉偉。
冉偉介紹,九頭鷹牌口罩生產商是北京謙裕博商貿有限公司,總代理方為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兩個公司是一套人馬”。
他拿出一份授權書,上面寫明:“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北京謙裕博商貿有限公司”九頭鷹品牌所屬產品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總代理。
隨后,冉偉出示一張報價表,分別為省、市、縣、普通分銷和公司團購。省級代理要求首批進貨8000只以上,每個口罩代理價為13元;市級代理首批進貨為3000只,單價17元;縣級代理單價為19元,普通分銷單價為27元;公司團購中,每只價格升至35元。
“口罩銷售火爆,不用擔心市場。”冉偉提高聲調,稱“九頭鷹”牌“納米PM2.5口罩”零售價為39元至45元之間,“各級代理商都能賺到錢”。
冉偉說,在全國普遍霧霾的大環境下,“九頭鷹”牌“納米PM2.5口罩”銷售勢頭迅猛,目前全國各地設有數十家代理商,“年前曾三次斷貨,僅去年年底銷售數量超過100萬只”。
被冒用的檢測報告
“核心技術”、“權威部門認證”等,這是冉偉常掛嘴邊的話。
針對記者提出的“濾芯中的黑色顆粒是否會吸入鼻腔”,冉偉說黑色顆粒是顆粒活性炭,對人體無害,“即使吸到肺里,因為是粗顆粒,也可以排出來”。
他拿出一份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檢測報告,證明“PM2.5-病菌污染物過濾效率>99%”。
記者查詢到,這是一份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抗菌材料檢測中心的檢測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12月,檢測九頭鷹牌口罩的抑菌率,檢測用菌為“肺炎克雷伯氏菌”,檢測樣本顯示“抑菌率>99%”。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抗菌材料檢測中心工作人員證實,檢測中心目前沒有能力檢測該款口罩是否抗霧霾,“只是根據客戶需求,對部分細菌進行檢測”。
一家知名PM2.5口罩企業工作人員坦言,霧霾是微小固體顆粒,非細菌病菌,這款口罩檢驗后宣稱“PM2.5病菌污染過濾效率超過99%,是將固體微小顆粒與細菌病菌混為一談,顯然是偷換概念。”
這份檢測報告單上標注的檢測依據,則是“GB/T20944.3-2008”。這也正是九頭鷹口罩標注的執行標準。
美國TSI集團是專門從事環境顆粒物實時監測儀器研制的公司。
3月13日,該集團中國公司技術人員介紹,“GB/T20944.3-2008”是“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標準,“GB2626-2006才是《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標準”,“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針對包裝上的“經質量部檢驗合格”字樣,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認為,“經質量部檢驗合格”明顯不符合規范,我國并沒有“質量部”,如果相關機構檢驗要標注部門全稱,“而非質量部這樣模糊的稱呼”。
對這些疑問,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冉偉說,“我有合法手續,你沒有資格問我,我不會告訴你的。”其隨后掛斷電話。
“神秘”的生產地址
除了無法得到對合格證和檢測結果的疑問回應,九頭鷹牌口罩的生產地也頗為神秘。
精密的設備、現代化的車間,在九頭鷹牌口罩官網上,這些照片被宣傳為“研發中心”和“生產中心”。
記者曾以代理加盟身份,多次向冉偉提出想看一下生產環節。“擔心技術泄露,拒絕參觀。”冉偉說此前簽約的所有銷售商都未被允許參觀生產廠家情況。
其實,在九頭鷹牌口罩官網,就掛著一篇網絡媒體的相關報道,名為《PM2.5口罩行業內幕?記者暗訪九頭鷹納米殺菌口罩加工全過程!》。
{page_break}
報道中稱,“記者”自稱做代理提出想看看生產車間,九頭鷹公司業務經理宋某帶記者進入生產廠房,“幾十名工人在不停地忙碌著,不大的廠房內各種原材料擺放得井井有條,光布料就有數十種。宋某說這個車間是專門生產口罩濾片。”隨后,宋某大段介紹九頭鷹口罩技術和質量。
對此,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拒絕解釋。
多家相關網絡媒體證實,這篇“報道”以及“上市當日熱銷9000余件,實屬行業奇跡”報道等并非記者采寫,“是企業提供的,給錢都能發”。
“北京市石景山區高井北街50號”,是九頭鷹牌口罩包裝袋上,印的唯一地址。
3月6日,一片破舊簡易房中,記者找到高井北街50號的房東李先生。
“這里沒有生產口罩的,多是租戶居住。”李先生說,冉偉的確兩年前在此租過房,“一個月不到200元租金”。
李先生稱,冉偉當時跟他說過是做凈化水設備的。2年前,冉偉從簡易房里搬走,仍租著一間民房作為倉庫,“沒人住,每隔幾天或一段時間,會有車輛來拉活性炭等材料”。
這是一間10多平米簡易房,房門緊鎖。透過窗戶能看到堆放著十余袋寫有“活性炭”的蛇皮袋,黑色炭粉染黑了半扇墻壁。除活性炭外,房間里還堆放著紙箱,板材等各種雜物。
“趴在窗戶邊看啥,干啥的?”記者探訪中,突然出現兩個自稱是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人員。記者詢問此處是否為九頭鷹口罩產地,對方只稱“有事情找冉總(冉偉)聯系,這里拒絕參觀。”
一位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人員透露,濾芯的生產廠家在河北,口罩的生產廠家在南方。“我曾去過河北一個生產廠家,讓廠家給我們生產濾芯,但不記得具體地址了”。
按《產品質量法》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志必須真實,且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市偉博律師事務所李偉民律師表示,不標注的或標注虛假信息顯然違法,消費者可向工商等部門舉報。
公司注冊地“捉迷藏”
這家公司神秘的,并非只有生產地址。
北京謙裕博商貿有限公司,是冉偉所稱的九頭鷹口罩生產企業,于2009年4月成立。
工商登記注冊法定代表人為冉偉,注冊資本3萬元,經營項目為銷售家用電器、針紡品等;承辦展覽展示;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公司登記地址為“豐臺區右安門外大街99號二層北京鴻順達賓館2016室”。
“2016室住著一家三口,是來北京看病的。”3月7日,北京鴻順達賓館前臺人員說,“沒聽說過這個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作為九頭鷹口罩總代理的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成立,注冊資本50萬元,法定代表人冉偉,經營項目為技術開發等、銷售針織紡織品等、貨物進出口等。
公司登記地址為“豐臺區花鄉鄭王墳萬柳橋南97號8號樓3309室”。
3月13日,西南三環一片城鄉接合部中,“華星擘達商業文化園”更像上世紀80年代的廠區。傳達室門衛證實,這里就是“鄭王墳萬柳橋南97號”,“院里唯一一棟三層的樓就是8號樓”。
“巨擘達寫字樓”幾個大字掛在8號樓上,室內樓梯只到二層,要想上三層需要走室外焊接的鐵梯子,但并無3309房間。
“這個樓里沒有幾家公司,從來沒聽說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3層一家公司人員說。
“巨擘達寫字樓”的物業公司人員查詢系統后也表示,8號樓內沒有“北京宏圖天鷹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工商部門人員稱,按照經營項目,以銷售為主體的商貿公司,不具備生產資質,若生產屬于違規。同時,公司在辦理營業執照時,應登記真實、詳細的地址,經營中,如果變更地址,需找工商部門申請變更,私自變更或設置虛假地址都是違規的。
“很多違法經營的公司都有設置虛假地址,跨省市辦公等現象。”他說,這樣不僅帶來消費風險,也加大了工商部門的查處難度。消費者發現此類情況,應及時舉報,工商部門將進行查處。
小作坊自曝10倍利潤
霧霾火了口罩,不少企業紛紛上馬。
記者調查發現,生產地址不明在“防霧霾、PM2.5口罩”產品中不是個案。
3月11日,記者從電商平臺購買了“適美佳活性炭口罩”和“名典上品活性炭口罩”,其包裝上標注的廠家和地址均為北京。
“適美佳活性炭口罩”標注為北京京東奧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地址為朝陽區大魯店北路26號院。
“名典上品活性炭口罩”標注為北京名典上品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在大魯店北路郎各莊南甲5號。
記者實地探訪,“大魯店北路26號院”并非生產廠家,辦公人員稱他們是廠家所屬的代理公司,拒絕透露生產廠家和地址。
“大魯店北路郎各莊南甲5號”也沒有“北京名典上品科技有限公司”,村民稱從未聽說有口罩廠家。記者撥打包裝上的廠家電話,接線人員稱公司目前只代理口罩,不再自主生產口罩,也拒絕透漏口罩廠家地址。
“很多都是生產外包。”李強(化名)說,現在很多企業都做口罩,以濾芯口罩為例,棉布口罩、濾芯、外包裝都是外面采購的。
李強是昌平西沙屯一家服裝廠的老板,主要為企業加工工服。
3月8日,村莊內的兩間平房擺放10余臺縫紉機,“我就是小作坊,沒有任何執照”。
從去年開始,李強的服裝廠開始大批承接口罩加工業務,“口罩靠量賺錢,少于一萬件不做,現在活忙,日期也排到10天后。”李強說,“棉布口罩自己做,濾芯從外面進貨。”
李強拿出一個濾芯,塑料包裝袋上面印著PM2.5字樣。
“從廣東進貨,兩毛五一個,必須5萬個起。”他說,采購都是通過快遞進貨,也沒去過廠家。
濾芯是無紡布和活性炭組成,將活性炭壓成粉末后,均勻用機器壓在兩層無紡布中間。
除了代加工,李強的服裝廠也銷售“PM2.5口罩”。每套包括一個彩色棉口罩(內含有過濾棉)和2片活性炭口罩過濾片,價格為3.6元/件,要求起訂量5000件。
李強說,現在很多公司企業涉足防霾口罩,除了銷售火爆外,成本低售價高也是重要原因。
他算了一筆賬:濾芯每個0.25元,棉布口罩成本1.6元,外包裝0.4元左右,一套口罩成本2.5元左右,“在目前的火爆市場,零售價都能達幾十元”。
標稱“PM2.5-病菌污染物過濾效率大于99%”的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到底防霾效果如何,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防霾口罩哪種效果更好?3月13日,新京報記者選擇市面上有代表性的幾種口罩,邀請美國TSI集團中國公司技術人員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包括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在內的多款被檢口罩過濾效果均低于45%。針對實驗結果,專家表示,因其對微塵吸附能力有限,破裂后碳顆粒易吸入口鼻等因素,活性炭防霾口罩并非最佳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