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金融信息共享可防企業"兩套賬"
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加強銀行業和稅務部門的信息對接,防止企業“兩套賬”。
廖岷說,在現實生活中,部分企業給稅務部門報的賬和給銀行報的賬不一樣:在稅務部門,為了避稅會盡量報低收入;而在銀行,為了得到貸款則會報高收入。
如果能做到稅務部門和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一方面,銀行貸款時,可以從稅務部門處了解到企業的財務情況,更好地作出判斷;授信時,可對增值稅發票進行真實性校驗,防范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稅務部門也可通過銀行了解企業的負債情況和信貸情況,更好地監督企業納稅。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金融執法部門的委員,廖岷對“兩高”報告提出的立案難、訴訟難、執行難等問題深有體會。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的金融風險率先顯現,上海銀監局也處理了不少涉企金融案件。
他認為,由于一些金融案件不能及時立案,企業惡意騙取銀行資金的行為不能得到及時處理,錯過了最佳取證、訴訟時間,甚至有的企業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惡意的資產轉移,對于銀行來說,即使勝訴也很難執行回來更多的資產,反而增加了更多成本,無奈選擇作罷。
“我們不能縱容這種情況,這是對金融市場秩序的嚴重破壞。希望高法高院對惡意轉移資產、逃廢債務的行為予以懲罰,通過制度和法律進行約束。”
廖岷指出,制裁工作的難點在于執行——由于征信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企業破產后,其負責人依然可以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從而起不到懲戒的作用。
相關鏈接:
擁有復雜的全球供應鏈的公司,開始陷入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冗長討論,以避免雙重征稅的風險。雖然有針對此問題的稅務協議,但并不是萬無一失。稅務當局越來越擔心雙重免征稅的風險,他們質問企業是否通過操縱內部組織架構和轉讓定價協議,將收入從高稅率地區轉移到低稅率地區。
另一個挑戰則來自數字商務。如果商業活動依賴于企業在當地的物理性存在,那么識別應納稅利潤則非常明確。而現在,企業的所在地和其收入產生地點可能相距遙遠。
歐洲大陸的客戶,可能向總部位于愛爾蘭的企業支付服務費,而該企業的IT 服務器遠在印度。即使一間倉庫坐落在德國,也不一定構成標準稅務協議下的恒久設施。
按駐地確認稅收是2013 年2 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報告中識別的六大壓力領域之一。其他壓力領域包括:企業實體和交易工具的特質之間不匹配、集團內部融資、轉讓定價問題、反避稅規則的有效性和稅務特惠國的存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