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算的執行、控制與調整
企業是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營利組織,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為了求得企業的生存,盈利和發展,必須打破傳統職能管理的界限,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在戰略目標及戰略計劃的指導下,注重企業內部綜合協調管理,強化企業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職能,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職能部門和所屬單位的子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統一,從而使得投資者的戰略決策與經營者的管理行為相一致。這種管理格局無疑需要企業管理有一條主線,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連貫起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
(一)確定企業目標并以此編制了企業預算后,關鍵在于如何組織實施,如何按預算進行控制。因此,建立規范的預算控制制度勢在必行,應掌握的基本原則是:
1.預算控制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組成。其中,事前控制主要指事前要對某一行為或某一事項按預算編制詳細的實施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指在實施過程中嚴格按預算執行,不得超預算范圍;事后控制主要指事后審計績效,檢查是否達到預算目標。
2.預算控制可同時采用多種手段,但主要是財務手段,把財務控制同法制控制、制度控制乃至權勢控制有機結合起來。
3.控制的層次應界限分明,做到逐級控制。預算控制是激勵和約束機制的關鍵,目標明確后,要確保目標的實現,必須嚴格按目標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為了防止各單位弄虛作假,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查監督,事后進行審計,確保其真實性,為獎懲作準備。
(二)由于編制預算時掌握的情況不可能全面、完整,或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等外部因素發生了變化,導致編制預算的基礎發生了變化,如仍按原預算執行顯然不合理。因此,建立預算的調整、審批制度十分必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運行機制與企業體制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金融機構、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必須逐漸地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與等價交換的原則運行。
企業的財務活動已成為連接市場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不再是簡單的資金收付活動,而是包括資金籌措、投資決策與日常管理等多項內容在內的十分復雜的活動。隨著企業財務活動性質的轉變,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對不同的投資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還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籌措資金涉及對資金的日常運用進行管理。企業能否有效地預算所需資金鐵金額,是否能有效地籌集資金,并將其配置在適當的地方等,這些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與否不僅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且將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