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1)樹立風險防范觀念,強化風險預警意識。樹立風險防范的觀念和意識是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運行的前提。所以,中小企業高層管理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強化風險預警意識, 加強風險管理,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觀念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在思想上對潛在的危機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惕。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確保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實施。財務風險預警是以準確真實的內外部信息資料為基礎的,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證企業管理的有序化、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又能為預警提供準確的第一手資料,讓企業高層管理者及時掌握真實可靠的財務活動信息,并對收到的預警信號做出相應的對策,將財務預警真正落到實處。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成本核算、財務清查、財務收支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基本制度雖然健全但未認真執行。因此,為保證風險預警系統的真正實施,中小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造全方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范風險、審慎經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運行。
(3)不斷加強人才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由于風險預警模型的大部分數據來自于財務會計數據,因此,財務數據的真實完整是風險預警機制實施的基本前提,所以,財務人員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預警機制實施的成功與否。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具有靈活的經營機制,因而財務管理方法也靈活多樣。但中小企業很難吸引所需人才,導致財務管理優秀人才缺乏。同時,就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來看,企業決策權力過分集中,程序簡單,無規律可循,管理行為邊界不清,財務管理者窮于應付日常事務而缺乏充足時間學習和應用先進的財務管理技術;財務人員素質欠佳,業務技能不過硬,不能很好地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缺乏信息處理、分析的能力。所以,中小企業應建立相應的人才培訓和再教育制度,通過培訓和對外交流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處理能力和信息處理分析能力,增強其專業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其業務水準。
(4)注重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相結合,保證財務風險預測的準確性。在財務風險預警分析中定量預測確實十分必要,但是不能過分強調定量模型的重要性。誠然,財務報表是預警指標的主要來源,但有時財務風險的發生不能僅通過財務報表上的數據表現出來。所以,在預測過程中,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在對量化的模型和指標進行分析的同時,還應結合諸如客戶滿意度、員工士氣等非量化因素,甚至是靠分析人員的經驗和直覺判斷來作定性的分析評價,比如當企業出現過度依賴貸款、過度大規模擴張、總資產和收益急劇下降、企業股價急劇下降等情況,則預示著企業存在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只有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才能準確地預報財務風險,把風險控制在萌芽階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