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業務風險及防范對策
風險種類及表現
(一)落實會計內控制度的外部環境存有認知風險。落實會計內控制度,外部環境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對會計信息的使用程度以及對會計業務知識的掌握和認知程度。筆者在工作中發現,部分基層支行對會計工作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知盲區。主要表現為:第一,局限于傳統觀念,認為會計工作實行雙重管理,即上級會計主管部門和本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的開展局限于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缺乏對本單位會計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計工作僅僅滿足于賬平表對,資金不出現問題。第二,一方面認為會計部門人手多,遇有其他職能部門臨時性人手不足時,首先考慮抽調會計人員,導致會計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另一方面把會計部門當作業務知識培訓基地,不斷把會計部門業務熟練的人員輸出充實其他部門,造成會計人員頻繁流動。第三,少數行領導缺乏對會計工作的全面了解,對會計部門的關注僅僅局限于本行費用指標的多少和經費的松緊。
(二)會計部門內控制度存有欠缺風險。健全和完善的會計內控制度,是提高內控的質量和水平、有效防范會計風險的重要環節。為防范會計風險,基層人行在抓會計內控建設方面沒少用力,可案件還是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還不夠完善,會計基礎薄弱;二是重制度建設輕執行落實、重事后檢查輕事前防范;三是各種規章制度缺乏足夠的相互制約,缺乏整合;四是考核激勵機制不完善,忽視內控管理要求;五是內控手段落后,內部控制功能尚不完善。
(三)會計人員配置與崗位設定存有權責風險。按照內控制度的要求,基層支行會計部門承擔著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雙重職能,一般應設置接柜崗、記賬崗、復核崗、綜合崗、系統維護崗、會計主管崗、事后監督崗、票據交換崗、結算管理崗、對賬崗、會計檔案管理崗等崗位。其中事后監督員、票據交換員、系統維護員、對賬崗不得參與日間賬務處理,記賬員、復核員必須交叉,印、押、證必須分開管理。各崗位人員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但由于基層行普遍人手不足,要保證正常業務開展,必須一人多崗,身兼數責,如遇培訓、外出檢查、正常休假等情況,兼崗和頂班更是不可避免。長期如此混崗、兼崗,各個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關系即不復存在,風險隱患極大。
(四)會計人員素質與崗位輪換制度存有相悖風險。按內控制度的要求,重要會計崗位人員原則上兩年輪換一次,會計主管人員原則上三至五年輪換一次。強制性的定期輪崗或離崗審計,對防范化解資金風險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基層支行往往難以執行。究其原因,一是基層支行經過專業性、正規性、系統性學習教育的會計人才少,大多通過成人繼續教育取得非對口專業學歷,掌握的會計知識普遍停留在簡單的操作階段,缺乏深厚的理論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崗位輪換制度顯然難以落實到位。二是調整到位的新手未接受過會計知識培訓,對會計制度了解不多,對業務操作認識有限,特別是會計核算操作無從著手,需要一個培訓、熟悉的過程,而就目前基層支行會計部門人手不足的現狀,往往難以留出充分的時間等待其進入狀態。三是“四集中”后,會計核算程序、核算方法、管理制度等與過去核算系統有著本質的區別,現有會計人員、會計主管多次參與學習培訓,對現行支付結算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崗位輪換人員調整后,極易導致各個工作環節的脫節與部分知識、經驗的流失。
風險防范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發揮事后監督作用。一是強化事前監督。接柜人員要把好審核關,對不符合規定的票據、憑證實行嚴格的退票制度;要加強票據交換業務復核力度,杜絕錯提、漏提、空提業務的發生,把好外來憑證的進入關,把各種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二是突出事中監督。會計復核人員要把好復核關,網點主管要把好認證關,會計主管要把好審批關,形成記賬員、復核員、綜合員、會計主管、分管行長層層監督控制的機制。三是做好事后監督。要改進事后監督方式、方法,拓寬監督范圍,使每一項會計業務都置于事后監督核查視野之內;要建立實行重大會計差錯的經辦人員和相關領導責任追究制度,提高事后監督的威懾力。
(二)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一是操作人員要按照操作流程規范化的要求進行操作,對于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行為,實行嚴格的登記和處罰。二是加強業務管理。制定和完善崗位操作流程,嚴格按要求操作,有效杜絕違規行為。三是簽訂目標責任書。按照“誰經辦,誰負責”的原則,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工作要求,落實工作責任。
(三)建立完善合理的內控組織機構。一是要按照業務發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級內控組織體系,使每項業務的開展都有相應的內控部門監督制約;二是嚴格崗位分工,在當前人員編制較緊的情況下,切實根據業務運作的實際要求,因事設崗,因崗定人,做到分工合理,使各個崗位和每項業務都嚴格置于內控范圍之內;三是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有效地督促崗位人員履行職責、遵守規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