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皮革企業如何轉型?
“中國皮革行業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后,我感受到新的壓力開始了。特別是在江浙、沿海地帶,成本上升非常快。”在“辛集國際皮革城杯”2012~2013年度(第五屆)中國皮革行業發展高峰論壇暨十佳評選頒獎盛典上,獸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華指出:“一般員工年薪能達10萬以上,如果做皮毛加工可能三四個月就能拿到20萬,成本一下上去了,企業面臨虧損。”
中國皮革協會名譽會長張淑華表示:“應該說,皮革企業的產值和產量在增長,但是利潤卻開始下滑。過去行業平均利潤率達6%以上,現在則降到了6%以下。”
盡管如此,張淑華仍然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張淑華說:“從各個方面分析,今后10年、20年仍然是皮革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是面對目前發展困境和挑戰,企業必須轉型升級。”
行業面臨重重困境
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院長楊承杰表示,皮革行業利潤有所減少,是受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匯率等多重因素影響。
不僅如此,很多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很難適應中國的市場環境。姜華表示:“隨著國外經濟的低迷及訂單的減少,不少企業由外銷轉戰內銷,但國內消費者比國外還挑剔,同時進商場雖可提升產品品牌但不得不面對高昂的成本。”
同時,香港皇家纖紫蘭有限公司負責人豪尼還表示,由于國外養貂水平高于國內,企業通常需要進口國外貂皮,來進行生產,但其中的關稅成本很高。
此外,中國設計與國際差距較大,也是制約我國皮革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楊承杰認為:“中國的翻版比較多,天天模仿別人,創作很少,這個影響我們行業發展。”“設計是皮革行業發展的靈魂。”張淑華表示,行業在二三十年的發展中,由于處于初級階段,所以設計并未被大家所重視,各家之間通常相互抄襲。而隨著產品的種類的不斷發豐富,消費者對皮革產品的外觀要求越來越高。
對此,張淑華認為,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沒有自己專業的設計團隊。企業要重視設計師,可以從國外邀請設計師,中西合璧設計產品,引領行業時尚潮流。
張淑華表示,國內設計隊伍和國外不同,國外設計隊伍分工非常細,設計師只畫效果圖,然后將圖紙交給打版師,最后給加工工人。而我國的設計師要兼顧設計和打版,不夠細致和明確。
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新秀集團董事長施紀鴻表示,中國皮革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順著勞動制造環節往下游延伸的品牌營運、市場營運、資本整合都具有高附加值。比如將資本市場依托平臺與中小企業進行互動孵化的方式。再如將實體商鋪和虛擬商鋪有機結合起來。
施紀鴻說:“我們要搞技術創新、品牌推廣、市場推廣。企業要繼續將勞動制造環節做踏實,但同時要堅定不移的往品牌和市場運營方向發展,充分利用傳統渠道和電子商務兩個平臺。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到轉型升級的甜頭。姜華表示:“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我們原來一個工廠一萬人生產,現在我們搞品牌經營,有幾百個工廠做一個品牌。通過樹品牌、創名牌,管理也變得容易了,材料也節約了,效率也高了。前幾年我們的訂單越來越小,現在轉型之后,我們的訂單越來越大。且我們的客商原來多在國外,現在在國內代理商、經銷商也有越來越青睞我們的品牌。”
對于希望進軍國際的國內品牌,施紀鴻認為還要講究策略。施紀鴻說,如果單純以自主品牌進軍國際市場,要么很難進入,要么勉強進入后難以長期生存。企業可在擁有自主品牌的同時,通過授權或資本收購的方式掌握一些國際品牌,則可以增加與渠道和百貨商談判的砝碼,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左右逢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