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團隊高效的秘訣
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人類動力小組正在進行一個主要研究課題:什么樣的團隊工作方式最有創新力。專家們這次放棄了傳統的商學院式案例分析,以及社會學家們的調查問卷方式,而是借助“數據挖掘”,即通過大量的傳感器數據,復雜的數學模型,來分析創新團隊的真諦。
研究過程中,需要采集團隊成員間的電子郵件通訊記錄、智能手機數據,以及讓他們佩戴特殊的傳感器系統,對每一次會議的過程進行電腦機器分析。通過這些系統,我們得以充分了解到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工作效率、和他人協作的情況,甚至包括說話的語氣、心情壓力等多種數據,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提升團隊的“團商”
就像每個人的智力水平可以通過標準化的IQ智商測試題測試一樣,MIT的研究人員發現,原來一個團隊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通過一個標準的測試題庫來測試出來。換句話說,只要讓一個團隊成員一起參與幾個簡單的測試題,便能夠系統地了解一個團隊的綜合能力,并計算出一個 “團商(Collective Intelligence)”數字。將來,這個“團商”值便能大致預測團隊在未知項目中的表現。
不同的創新團隊具有不同的團商,研究進一步發現了提高團商的奧秘:1)團商和每個成員的智商水平并沒有聯系;2)不過,通過成員佩戴的傳感器數據分析發現,如果團隊中有少數幾個人過度活躍,他們的發言便會占據團隊絕大部分的交流時間,團商就會突降;3)有女生的團隊團商會高。
基于此,在團隊交流和頭腦風暴的過程中,讓團隊的成員忘記自我(ego)非常重要。企業的創新領導人要從一開始就灌輸給團隊這樣的觀念:一個團隊的能力和個人的智商沒有太大關系。同時,領導者要確保員工要能均勻地在團隊中分配發言時間,避免少數個人過分參與,以真正提高會議效率和團商。
“面對面”互動
我們研究中的另外一些發現,則在現實中已經得到驗證。像意大利法拉利公司董事長蒙特澤莫羅(Luca Cordero diMontezemolo)最近表示,員工應少發電子郵件給同事,如果問題要溝通,最好直接當面說。他認為這種方式雖然老派但“非常有效” 。作為雅虎公司的最新掌門人,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更是反其道而行,在信息技術如此盛行的今天,竟然取消了公司可以在家中辦公的寬松規定,要求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堅持到公司辦公。
中國美國商會前高級公關經理烏蘭圖雅也曾寫過一篇《參透email玄機和陷阱:公司政治與組織生態》,一度在公司圈特別是跨國公司圈里引起反響。《參透》文章論述了電子郵件的4大弊端,它們包括:
“大踢皮球互相推諉”:電子郵件成為推脫工作和責任的工具;
“立此存照秋后算賬”:無論多么小的事、當面說還是電話說,必定要郵件確認給你,這樣做無非兩種目的——攻擊或防御;
“以下犯上挾天子令諸侯”:這取決于電子郵件的一個獨特之處:受者被動性,這與電話溝通是非常不同的。
“轉發、密送的玄機和陷阱”:要記住,轉發有風險,有可能大規模推進公司斗爭。
我們則通過分析一個大IT公司不同小組的業績,以及他們的合作方式,發現使用電子郵件最多最頻繁的團隊,所表現出來的業績越差。與之對照,打造創新團隊的秘密武器恰恰是真正面對面的交流。實驗過程是讓每位團隊成員每天都佩戴一種特殊電子卡片一樣的“社交”傳感器,它們能偵測到面對面交流。結果顯示,當團隊成員面對面交流的時間越多,團隊互動越頻繁,創造力越能夠提高。
這也印證了很多創新管理者的想法。比如,雖然現在的高速互聯網如此發達,但是大學和研究機構始終堅持要求師生和研究人員能共同在校園工作學習,反對將傳統的科研教學過程遠程化(當然,遠程化讓許多無法走進大學上學的人受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