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展會看面料企業提升市場開發能力
相對于下半年的上海秋冬轉型的步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面料離“中國運營”還有多遠?
市場環境不是決定因素
“2012年市場將更加困難,主要問題包括:出口市場不景氣,歐美及日本市場訂單數量和質量都有所下降,市場需求低迷,消費信心不足等。對于涉棉企業來說,國內外棉花價格差價明顯,產品競爭力不足;而人力成本的上漲,使來自周邊國家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秦建業對今年市場環境的描述得到了國內面料企業的認同。江蘇振陽集團常務副總裁沈嘉冰認為,2012年的整體市場環境可能與2011年基本相當,但“2012年的上半年不會有2011年的上半年那樣好,2012年的下半年不會有2011年下半年那么差”。
福建省石獅市華聯服裝配件企業有限公司在全國有60個分公司進行直營銷售,在江浙及廣東、福建等服裝基地集中地區,分公司設置很是密集,產品大部分銷售給國內服裝品牌。其北京分公司經理潘敏雄表示,今年市場環境比較艱辛,特別是出口環境,所以企業將根據市場變化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就北京分公司來說,一直以來做羽絨服輔料配件比較多,今年將增加戶外服裝客戶的開發,擴大客戶群體,同時有針對性的開發新品,從工藝、材質、造型、功能等方面進行開發。
任職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的女裝面料資深人士沈雪峰對中國面料很有信心。他告訴記者,雖然服裝加工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了,但他們所需要的面料大多還是從中國進口的,所以中國面料企業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市場都是有著生存空間的。他認為目前國內服裝銷售不好,不完全是市場問題,氣候不正常帶來的問題也很大。去年底到今年初,該冷的時候不冷,現在該熱的時候又不熱,冬裝賣得不好,春裝上市也銷售不好。服裝銷售不暢,面料市場自然也就乏力。
拼市場首先搏眼力
盛虹面料公司常務副總孫斌認為,面料創新較服裝市場而言要提前一段時間,將主導服裝市場的走向。作為面料供應商,首先要提高產品品質,同時打造面料品牌形象。市場靠拼,但必須有拼的基礎,這就是產品,而產品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主要靠的是研發的眼力。“2012年化纖市場的走向是新潮的仿生態面料,如仿毛、仿毛呢面料,仿絲、仿麻面料,仿棉類面料等。面料不僅在感觀上還是手感上都非常接近生態面料。”孫斌介紹說,今年盛虹重點推出的就是仿生態面料,產品結構較往年變化較大,以往產品較雜,今年則以精品為主,配合一些常規實用面料。
江蘇振陽這次北京展會將帶上一批具有新材質、新花型、新風格的絨類產品,在推廣這些產品的同時,還要在環保、功能性等概念方面做一些適當的推廣。沈嘉冰告訴筆者,振陽正在籌劃創建家紡品牌,力爭在國內家紡領域有一席之地。
丹陽丹盛紡織有限公司的新產品主要是白織色織化系列,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通過多組分的原料,把白織的品種做出色織的效果,在成本、速度、顏色靈活性方面比色織有優勢。“品種結構主要圍繞減少用工、減少用棉而展開,但主要還是以客戶的要求為目標進行研發。”丹盛董事長邵育浩說。
蘇州森尼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針對戶外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推出了三大系列新品:抗UV皮膚衣面料系列、仿棉快干衣面料系列和無膽防絨羽絨服面料系列,在戶外服飾的實用性、舒適度、耐磨度及環保性上下了不少功夫。企業負責人金徐表示:“鑒于戶外行業的特殊性,客戶對成衣功能性、舒適度、耐磨性等體驗性數據指標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輕薄及便攜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以時尚毛紡面料為代表產品的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上海面料展上首發的彈性面料“Danmao Stretch”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屆北京面料展前,筆者向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品種科符科長打探丹毛新品。“具有經典優雅花型外觀的彈性面料在女裝應用上呈上升趨勢;輕微的絨感,不同的功能性整理等是本季開發的亮點。我們有一支強有力的創新團隊,有持之以恒的創新機制,科技、產品創新,貫穿整個丹毛創新的系統工程。”符科長談道。
拓市場服務更關鍵
“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運營”,中國面料和中國其他產品一樣,面臨著轉型升級。展會前期的采訪,讓筆者深深感受到企業從制造到創造的轉變。但拓展市場除了產品過硬外,營銷策略、營銷渠道及營銷手段的運用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企業認為轉型的最大壓力是如何做好服務,這正是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困惑,而這種困惑,面料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并努力彌補著不足。
盛虹面料同時開拓內外貿市場。外貿上專門成立的外貿組與客戶溝通,針對客戶提出的要求,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內貿方面采取與品牌相對接的形式。森尼則努力開拓市場渠道,除繼續以往的通過口碑傳播、行業展會、電子商務等形式尋找客戶外,還與一些專業設計機構及趨勢資訊機構合作,希望獲得更多來自第一線的靈感與新的市場機會。
振陽集團今年的重點是開拓國內市場,為此組織了科技人員和營銷人員對今年的市場進行深入的研究,期待通過北京面料展,接觸更多的客戶,特別是中國北方的客戶。沈嘉冰表示,就市場而言,面料作為中間產品,渠道創新面相對較窄,且長時間以來最直接的效果來自于產銷的直接見面,“現在需要尋找更多的平臺來達到一定的推廣效果”。丹毛同樣在加大內銷比例,動用其產品開發優勢,用新、奇、特產品來拉動內需,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也在努力開拓國內市場。
江蘇華業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含棉的色織薄型面料,以外銷為主,原來主要按客戶來樣生產,現在改變思路加大研發力度,根據流行趨勢和客戶需求,研發貼合市場的新品。總經理張菊芳告訴筆者,現在最重要的是滿足客戶對新纖維、新花型、新組織的要求,與服裝品牌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并與一些設計公司等中間公司合作,配合他們的品種開發工作,努力擴大產品的營銷半徑,提高企業知名度。
黑牡丹集團市場拓展的路數更為大膽,依托自身的品牌優勢、品質高度和研發力量,推出兩大終端品牌——定位于專賣店、商超渠道的中高端休閑服飾品牌ROADOR和采用網絡營銷與線下體驗店相結合的牛仔休閑服飾品牌ERQ,在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高品位的牛仔服飾消費享受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