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墻頭草”員工
“這是新出的竹纖維浴巾,跟原來的毛巾相比更柔軟,更細密……”
“我不喜歡那些亂七八糟的新品,只喜歡全棉提花的。”
“對對對,我也覺得還是以前那些傳統的款式好,這些新出來的產品吧,名字聽上去好聽,其實不中用……”
“太傳統也不行,還是要有新的工藝和圖案。”
“是的是的,毛巾嘛還是要常用新的,老用同一種款式肯定不行的……”
……
作為顧客,我已經不再相信這位銷售人員的任何話。如果有的人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么這些人就是“只說你想聽的話”,基本上是“1+1,您說等于幾就等于幾”的典型。
跟一位企業總經理說起我的感受時,總經理怪我太挑剔,他幫銷售人員解釋說:“他只是想找到你的偏好,這是他的溝通方式。”我的疑問是:如果在溝通的過程中已經失去對方的信任,這種溝通還有效嗎?
我完全理解這些毫無立場的職業人的處境。如果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比如:“傻帽,這么貴的浴巾都買,不宰你宰誰?”那生意還怎么做啊。作為職業人,他在努力達成交易;作為人,他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誠信。
不說真話,其實也不必說瞎話。更聰明的做法或許是說些解釋說明類的話,比如:什么叫“竹制纖維”,什么叫“提花”,什么叫“二十四支”之類,我惡意地揣測:沒準他們也說不清楚。
這種情況在職場中也比比皆是。老板剛擺出一個方案,聽著挺興奮,叫大家發言。有人說:“這個方案挺好的,創意特別新……”老板插話說:“創意新未必有效果啊,沒創意未必效果差啊”,這個人會馬上改口:“是這樣的,聽著挺好的,執行起來難度很大,而且效果未必好……”
這樣的人你會喜歡嗎?肯定有人喜歡,至少不討厭,所以才處處有這樣的人存在。可是我卻覺得他們之所以選擇成為“變色龍”,是因為沒找到更好的溝通方式,從而毫無原則地討好老板或顧客,將自己的想法全盤隱藏起來。中國人行事講究變通,遇到阻礙繞路走,他們索性將變通發揮到極致,拋棄自己,唯你是從。
這種做法的優點是讓別人永遠聽不到異議,缺點則是很難取信于別人,傻子才會相信這種見風使舵的人。
有不同意見,又怕說出來別人不高興,日本人的辦法也可以推廣:一邊點頭,一邊說“是的”,其實意思是“我聽到你說的話了”,而不是表示贊同。或者可以選擇笑著靜默。情商更高的人這時不會表達意見,而是會找些有關聯的事情來打破沉默。比如同樣是買浴巾,當顧客表示不喜歡“竹纖維”時,你可以說:“還有顧客問竹纖維毛巾會不會和竹子一樣夏天會變得很涼?其實不會的……不過我們也有全棉的……”對我這樣挑剔的顧客來說,更愿意和這樣的人達成交易。知道他可能有不同意見,但我們并沒有因此破壞氣氛。這大概是既保全了職業人的專業素質,又保全了人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