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下屬容易被欺負?
心理專家認為,具有以下人格特征者容易成為工作場所中的被欺負對象:情緒不穩定,容易煩惱,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性格較為內向,責任心比較強,逃避現實。這些人往往社會技能較低,在公司資格也很低,獲得同事的支持較少,導致了他們的自尊心很弱,習慣于逆來順受,最容易遭受資格老或地位高者的欺負。
那么,這些人格是怎樣形成的呢?佟梅梅分析,老被欺負的往往都是逆來順受的人。在兒童時代,他們的父母在管教上有很多限制,不允許自由探索,導致他們無法獲得控制的感受,不知道如何影響外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疑慮,自認為無法取得成功。特別是在4~6歲的階段,這是人格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主動性,假如父母經常否定兒童,例如常給予笨蛋、飯桶、蠢貨等貶抑性評價,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缺乏主動性,只能依賴別人而且感到內疚,無法形成面對困難和追求目標的勇氣,更談不上推動人生實現自我價值。
案例
Ben是一位高中生物老師,課講得不錯,上學期還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與此同時,在他的課上,學生不太遵守課堂紀律,經常起哄,但他不敢發火;別人找他借錢、幫忙,他總是不能拒絕,導致錢、時間總是不夠用。一次,領導讓他幫學校做網站,還限定時間,他也感到不公平、委屈。他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從小到大一直是被人欺負的:從幼兒園到高中同學們都不喜歡他,不跟他玩,還常常嘲笑他、戲弄他。
自我價值低,需通過“賄賂”建立關系
在Ben的感覺中,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他高大魁梧,卻離自己理想中白面書生的形象相去甚遠;他讀的大學不是國內最好的大學,讓他在人前矮三分;他講課講得不錯,但因為管不住學生,所以覺得做老師也很失敗。
舒幼娥分析,正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當他去交朋友的時候,他會想要用另外的東西去“賄賂”別人,如很主動地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忙或需要借錢。在這種情況下,他交到的朋友自然是容易占便宜的類型。
安全感差,內心恐懼,難以拒絕他人
領導找Ben做額外的工作,他不敢拒絕,擔心“我若不幫忙,他們會不會以后故意在哪兒刁難我”;學生課堂上吵鬧,他不敢批評,擔心“要是學生生氣了,故意編一些小報告到校長那里,我豈不遭殃”。
舒幼娥稱,在這種擔憂中,他除了忍受也別無他法;但也正因為他的這種忍受,促使了周圍的人更肆無忌憚地對待他。
專家給“受氣包”的建議
建立人際間的界限
很多受欺負的人從小時候起就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導致孩子會很注意觀察周圍的人的需要。有部分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以后,難以區分自己與他人的需要,容易把別人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也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
Ben有一次在習慣性地答應借錢給同事之后,他轉念想到了應該拒絕,于是他說:“真不好意思,我身上沒帶錢。”這對于他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要是在以前,他即使沒帶錢,也會飛快地跑去銀行取了錢拿給別人。
學會對上司說“不”
很多人不是不想拒絕,而是在他們的感覺中,說“不”就意味著關系的終結,甚至是毀滅。所以當他們學會用不對抗的方式來說“不”的時候,就可以拒絕了。
Ben只要對想要給他額外工作的校領導說:“我很愿意給學校幫這個忙,只是我最近確實很忙,如果你們不著急的話,我一個月后就可以開始做。”如果這樣說,校領導就會讓別人去做了。
加強自我價值和安全感
當我們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不被愛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方式就墜入“被欺負”的深淵,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內在的感覺。可以每天在心中反復告訴自己“我是有價值的,我是被愛的,我是獨一無二的”,并體味這種美好的感覺。當你確實相信的時候,你外在的世界也會發生改變。
Amy最后實在無法忍受上司的壞脾氣,提出了辭職。在她跟同事的告別信中,她說相信自己會找到更好的工作,三周后她果真找到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特別壞的事情,即使有時候有些事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但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人生給我們的禮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