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外貿宜逆勢謀進
2011年我國投資、貿易和過境便利化,進一步落實合作項目實施,促進區域間貿易發展。
中國率先從金融危機的泥潭中解脫出來,經濟復蘇向好。然而由于國際國內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和疊加,2011年我國外貿走勢更加撲朔迷離,需采取靈活多變的對策才能逆勢謀進。
明年外貿面臨困難
處于后危機時代的2011年,仍有許多制約中國外貿的因素:貿易保護主義依然作梗,美歐各自的新貿易戰略,都著眼于搶占戰略制高點,這對中國構成了嚴重的挑戰;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9月30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特別關稅法案,矛頭直指中國,以調整關稅來迫使人民幣升值,以壓制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將匯率戰引向貿易戰;外貿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隨著人口紅利漸失,中國外貿企業依賴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逐漸喪失,在國際外貿市場上的競爭力也逐漸減弱;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擠壓,近年來,國家從改善外貿結構的戰略高度,出臺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貿企業出口,這對中小外貿企業來說,不啻于當頭棒喝,生死拉鋸長三角、珠三角,苦撐苦熬。
盡管2011年中國外貿關山阻隔,困難重重,但仍然面臨著國際國內重大戰略機遇期,產業發展的動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形勢來看,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利益訴求發生重大變化,發達國家主宰世界經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話語權“權重”在增加,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在增強。同時,由于WTO多邊貿易談判阻力不斷增大和一些區域性自由貿易區計劃未能如期實現,雙邊自由貿易以一種新的姿態再度扮演全球自由貿易的主角。
從國內形勢來看,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較大沖擊,但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改變,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配套齊全等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未來10年,仍然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期。中國應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在世界貿易新格局中進一步鞏固貿易大國地位。
重點應在調整貿易結構上
2011年我國外貿運行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將更加復雜多變,對外貿易政策應以“維穩”作為主基調,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將政策重點落在調整貿易結構上,加快出口增長方式轉變。
調整政策,激勵轉型。要對我國現行貿易政策,包括對外貿易、涉外財稅、金融、外匯管理與匯率、與貿易有關的其他政策等進行戰略性調整與完善,要圍繞調整貿易結構,加快出口增長方式轉變,使外貿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同步合拍。
進出互補,順逆均衡。要積極鼓勵出口,但要防止回升過度、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經濟發展階段看,我國已經到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出現的時期,加上我國外資和外貿長期雙順差,加大了這個壓力。{page_break}
在這個階段,對外經貿領域的目標以保持貿易平衡為好。繼續擴大凈出口額,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由潛在變為現實,對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造成長期的影響。
加強對話,互利共贏。注意研究與其他國家經貿關系的變化。最近一兩年,我國與一些國家的經貿摩擦增多,這不是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我們需要及時研究這些變化,調整對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政策,使他們能夠共享中國經濟發展與開放的益處,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利用外資創造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要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框架下,積極參與推動發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進展,加快實施我國以自由貿易區戰略為核心的區域經濟合作進程,在雙邊、區域和多邊各個層次上營造良好的合作發展氛圍,實現互利共贏。
區域合作,分散風險。目前我國對三大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比重達45.5%左右,盡管這一比例相對前幾年有所降低,但是海外出口市場仍然較為集中。下一階段應繼續加強與拉美、中東歐、東南亞及我周邊國家與地區的合作,推進投資、貿易和過境便利化,進一步落實合作項目實施,提升通關效率,促進區域間貿易發展。
抱成一團,針鋒相對。外貿常涉及洋官司。在涉外官司中,政府不好出面干預,只有依靠行業協會從中斡旋協調。面對應訴反傾銷必須是民間行為和各家單體企業無力應對的兩難境地,企業應抱成一團。單個應訴固然精神可嘉,但畢竟勢單力薄,寡不敵眾,要主動求助于行業協會,依靠全行業的團隊力量進行“集團沖鋒”,才能攻克西方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必須聯合涉案眾多公司集體投訴,在行業協會的協調下,共同抗侮,維護自己的權益。其實,反傾銷既是矛同時也是盾。中國企業要學會利用反傾銷這一“盾牌”,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上展開斗爭,保護自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