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鞋業用溶劑膠分類
世界各國鞋幫、溶劑膠,但所用品種隨國家和地區不同而有所不同。歐美各國主要使用聚氨酯(PU)膠,亞洲地區則以氯丁(CR)膠和接枝氯丁(GCR)膠為主。
目前,中國制鞋業用溶劑膠基本是3種,即CR膠、GCR膠和PU膠。3種膠用量的大致比例是:CR膠約占30%,GCR膠為40%,其余30%左右為PU膠。由于CR膠、GCR膠成本較低,加工制作比較容易以及人們的習慣性,CR膠和GCR膠在我國鞋用膠中所占的比例較大。
溶劑膠具有制造簡單、使用方便、粘合強度高等特點,深受鞋業界的歡迎。然而,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有害揮發性有機物,溶劑膠的壽命不會太長。CR膠系中,普通CR膠含有30%左右的毒性較大的甲苯,而GCR膠則差不多全是芳烴。PU膠雖多用毒性較低的醋酸乙酯為溶劑,但其對人體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刺激也不容忽視。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世界各國科技工作者都對取代溶劑膠給予了很多的關注。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前蘇聯學者即研制成功粘合皮底、皮幫的聚酰胺系熱 熔膠;1992年英國科學家也推出一種反應型無溶劑膠糊;德國媒體也有類似的科研成果報道。但由于價格、工藝和設備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這些成果都沒能推廣。
熱熔膠將倍受關注
熱熔膠的第一個用途是用作繃幫膠。到目前為止,聚酰胺膠和聚酯膠仍是繃幫工序的主要膠種。中國原輕工部制鞋研究所于80年代研制出的以改性聚烯烴為基料的繃幫熱熔膠,在部分工廠中應用效果良好。
繃幫膠目前全國用量約300t/a。隨著制鞋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該類膠還會有一定的發展。目前中國鞋業使用的該類膠多從中國臺灣、意大利、德國等地進口。
涂包頭是熱熔膠在鞋上的第二大用途。涂包頭膠主要用于某些中低檔時裝鞋的包頭制作,年用量800~1000t。目前,該膠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聚酰胺型,一種是EVA型。臺灣及其在大陸的獨資和合資廠的產品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熱熔膠在鞋上的第三個用途是鞋幫部件的折邊(北京叫抿邊)。抿邊膠最初也是由BUSM公司發明,為聚酰胺類。該膠熔點為120~150℃、粘度≤1500cP,固化速度<1s。由于受機器精度的限制,國內很少有廠家使用,估計加入WTO后可能會有所發展。
熱熔膠的第四個用途是粘襯里、包鞋跟。以往,粘襯里、包鞋跟多用汽油膠或氯丁膠等溶劑膠;現在,出于環保需求,國內多改用乳膠。該種用途的熱熔膠為塊狀,熔點120℃左右,粘度<2000cP,粘合力≥15N/cm,EVA系品種較多。隨著環保和效率的需求,該方面用途在國內可能會有所發展。
熱熔膠的第五個用途是布料復合。由于用熱熔膠復合布料效率高、鞋料挺拔、防濕、防腐、衛生性能好以及環境友好,目前,布鞋和布面膠鞋的幫面布都改用熱熔膠復合。
用熱熔膠粘大底,曾引起很多科學家的關注。它的快速、無污染是溶劑膠無可比擬的,然而,實踐證明,它的粘合強度還滿足不了鞋的穿著需求。要使熱熔膠達到理想的粘合程度,就必須從增強分子間作用力和快速滲透功能兩方面著手。
水基膠和無溶劑膠—鞋膠的希望之星
鞋用水基膠包括天然乳膠、合成乳膠以及各種聚合物的水分散體,中國鞋業應用最多的是天然乳膠和淀粉膠。
水基膠作為污染最少的膠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趨嚴格而倍受關注。盡管它還存在粘合強度不高、水分蒸發慢、操作時間長、效率低、粘膜不透氣等許多不足,然而,畢竟對人類自身的保護是最重要的,因此,這些年來,水基膠在制鞋業的應用在逐步擴大。但要使水基膠成功擔當大底膠,除了增強粘合劑基質自身的粘附性能外,還必須解決好膠質的滲透問題,高效滲透劑和熱沖擊等都是可考慮的方式。
無溶劑膠又稱反應型膠,是將可進行化學反應的兩組分分別涂刷在需粘合的物料表面,而后在熱活化或其他條件下,組分緊密接觸進行化學反應,達到交聯粘合的目的。例如,涂有聚酯多元醇預聚物的鞋幫腳和粘附有異氰酸酯涂層的鞋底,在熱活化(或其他物質活化)的條件下,使之緊密接觸,生成聚氨基甲酸酯,從而形成牢固的粘合。這要求兩個反應組分必須對各自的粘合物具有較強的粘附性,并且反應的時間、壓力、溫度等工藝因素適當。反應型膠粘劑省去了聚合、溶解、揮發干燥等諸多工序,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