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即將開征:紡織服裝行業首當其沖
曾被業界認為尚遙不可及的碳稅,已經進入了中國公眾的視野。
11月2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0年度報告》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會議上,碳稅成為提問和討論的熱點。
解振華表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會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碳稅方案,我們正在繼續研究中。”
而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全過程能耗大約為4.84噸標煤/噸纖維。開征碳稅,紡織服裝產業將會首當其沖。碳稅何時開征?會以什么形式落地實施?企業將面臨怎樣的利弊?如何迎接碳稅經濟時代?這些問題引起了泉州紡織服裝業的熱議。在等待各種疑問答案的同時,企業們也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期盼。
何時開征?
“待檢測技術成熟時”
今年10月中旬,在天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峰會上,碳稅成為各國與會代表屢屢提及的詞匯。在一場討論中,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認為,研究開征碳稅的可行性將會是我國今后工作的重點之一。
而據媒體披露,早在2008年7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就成立了專項課題組,研究探討在中國開征碳稅的可能性。2010年中,一份《中國碳稅稅制框架設計》的專題報告出爐。
“雖然目前一切跡象均表明,碳稅開征計劃即將啟動,但我們覺得沒那么快。因為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需要有個適應計劃的過程。碳稅是個新東西,沒有基礎,一下子要全面鋪開實施很難。從現在開始引導公眾熱烈討論到真正開征至少要個兩三年時間,估計開征時間最早會在2012-2013年。”晉江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
而在企業看來,何時開征的關鍵點在于碳排放檢測和計量技術。“我國在碳排放檢測和計量技術方面還不成熟,尚無專業機構負責。屆時如何計算企業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如何監管?這些技術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碳稅開征只能是紙上談兵。”包括福建龍峰紡織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吳秀建在內,不少企業研發人員均表示。
如何實施?
“應配套獎勵機制”
在碳稅設計中,在哪個環節征收成為最大問題,也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曾對媒體表示,政府推出碳稅有三個技術備選方案:一種是放到環境保護稅中,作為一個稅目,看能否隨環境保護稅一同出來;一種是比照燃油稅改革,將碳稅引入消費稅中;第三種是把碳稅納入資源稅中,根據化石能源的含碳量修改稅率。
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大多數泉州紡織服裝企業已經潛意識里認定,企業將是被征收方,而屆時帶來的成本壓力將一層層下移。“一旦企業成本增加了,我們會考慮提高產品售價。屆時,對整個產業來說,碳稅將是上游產品漲價的一個因素,這就和應對一般原材料價格變動沒有什么區別。”華峰織造印染實業有限公司營銷部兼生產部負責人張雪勇表示。
也頗為關注碳稅。這源于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該法案規定,從2020年起,美國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未實施碳減排限額的國家的產品征收碳關稅。歐盟一些發達國家也在醞釀碳關稅。
“歐美等國欲實施碳關稅,其實是想以環保的外衣行貿易保護之實,出口企業將遭受打擊。專家說,若國內開征碳稅,其他國家再征碳關稅就涉嫌雙重征稅,違反WTO協議。由此可見,征收碳稅可以幫助我們出口企業規避在國際貿易摩擦中受損的風險,這對我們出口企業來說有利無弊。”保日達、羅日雅、七彩狐等出口企業紛紛表示。
據上述紡織服裝行業負責人介紹,相關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泉州紡織服裝的出口總額超過21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意味著,若國內開征碳稅,至少有21億泉州出口紡織服裝將受益。”{page_break}
泉企轉型迎接“碳稅”
一方面是發達國家可能征收的碳關稅以及豎起的碳減排貿易壁壘;一方面是國內已經大步邁出開征碳稅的步伐。面對低碳環保的大趨勢,泉州紡織服裝企業紛紛積極行動了起來,在各自的“十二五”規劃中加大力度實施向低碳型企業轉型計劃。
綠色廠區低碳廠房
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也將是龍峰紡織總部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的第一年。據介紹,在該公司的總部區域建設規劃中,“綠色廠區和低碳廠房”被提到了首要位置。
據了解,龍峰總部廠區規劃綠地面積將占總占地面積的35%以上,合理的綠化帶將幫助吸收生產中的二氧化碳。此外,其所有生產車間均請德國和日本知名生產車間設計公司設計,以達到最佳的環保低碳效果。
無獨有偶,華峰印染也將于近期進行廠房擴建計劃。該公司領導層目前正與合作設計公司研究如何設計污水排放管道,以達到最佳的污水處理效果。
設備改造工藝創新
除了在廠區設計方面下功夫,龍峰和華峰均將大力進行設備改造。據了解,龍峰擴產中所需生產設備將全部采用日本高端進口設備,將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工和耗電的效果。華峰也正著手從臺灣引進先進設備。
此外,不少企業還通過創新工藝來降低能耗。石獅市萬峰盛漂染織造有限公司研發出“機織物退染一浴”新工藝,顛覆了傳統的酸性染色,可節水50%、節煤40%、節電50%、節時50%,同時節省染料助劑和人工;清源印染在同行業率先攻克水煤漿混合發電難題,降低綜合能耗25%、提高利潤率4%左右。
據石獅紡織服裝同業公會會長蔡東升介紹,在織布、縫紉、成衣、設計、輔料等其他環節,眾多企業通過改進工藝、引進技術、更新設備,紛紛向低碳要效益。
環保原料研發新品
減少石化原料及化學纖維的使用,積極研發并采用竹纖維、玉米纖維等生物原料,也已在泉州紡織業內形成一種趨勢。
10月份上海紡織面料展,海天紡織攜手杜邦,以玉米為原材料,研發PTT短纖維、功能性纖維等系列差異化纖維,擺脫了傳統化纖產品對石油資源過分依賴的弊端。該纖維加工出的面料低溫可染且色澤鮮艷,節能減排特點鮮明。
宏太公司研發的竹纖維新型紡織面料供不應求,已聘請專家監控能源消耗,開始使用碳標簽;臺隆布業正著手研發一種可再生可回收面料,面料成品經高溫熔化可再次形成原材料,多次循環使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