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貿易新戰略草案公布 沖擊中國產業
歐盟日前公布了未來十年工業發展新戰略,同時,媒體也披露了歐盟經濟轉型提供啟示,為擴大中歐經貿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不過,部分新政策特別是貿易戰略對我國薄弱產業及中歐經貿的潛在不利影響值得引起警惕。
工業、貿易細分戰略披露
歐盟委員會10月28日出臺了工業發展新戰略,提出了十大工業振興舉措,包括完善立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強歐盟標準化建設和改善基礎設施等行動。 同時,據外媒披露,歐盟未來十年貿易新戰略草案主要包括兩大內容:一是保障其進入原材料市場的安全,二是支持自由貿易。草案指出:“可持續且順暢的原材料和能源供應,對于歐盟經濟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而歐盟以外不少國家的產業政策存在制造供應瓶頸以及其他障礙。”
對中國具有積極意義
歐盟鞏固工業的做法啟示我國經濟轉型要始終保持經濟的“生產性”。
長期以來,工業一直是歐盟各國的優勢產業。然而,由于部分歐洲國家過度追求“經濟金融化”,導致經濟失去“生產性”這一增長基礎,最終深陷危機難以自拔,而那些具備強大工業基礎的國家如德國等卻實現了強勁復蘇。因此,歐盟此次出臺的工業發展新戰略著重強調鞏固工業優勢。
這警示我國經濟轉型在大力發展金融等虛擬產業的同時,一定要確保實體產業這一經濟基礎具備足夠的“生產性”。
另一方面,歐盟將推出十大工業振興舉措。通過引進歐盟的高新技術,可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此外,歐盟在新貿易戰略中支持自由貿易的原則,以及加強歐盟標準化建設、改善基礎設施等具體行動,更有利于我國企業和產品進入歐盟市場。
應警惕三大潛在不利影響
同時,歐盟部分新出臺的政策具有更強的“保護主義色彩”和“攻擊性”。這對我國相關產業以及中歐經貿發展具有潛在的不利影響,必須引起我國的高度注意和警惕。
一是,歐盟新的原材料戰略可能引發同我國更多的貿易摩擦。歐盟委員會在宣布工業戰略時還提出,要制定一份新的原材料戰略,重點針對各國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政策以及政府補貼。同時,歐盟貿易戰略草案還指出,任何國家阻撓歐盟獲得發展經濟所需的稀有原材料或能源,將采取懲罰性措施。然而,從中歐經貿結構來看,歐盟有很多原材料是從中國進口。可以預見,歐盟上述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很容易引發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甚至造成整個經濟外交關系的緊張,因為原材料大多是戰略性資源,涉及一國的經濟安全。
二是,歐盟實施貿易保護的手段愈加強化,更容易對我形成貿易壁壘。歐盟將提升在工業產業上面的技術標準,這對我國而言將會是新的壓力。歐盟隨時可以憑借手中的標準制定權,限制和阻止我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同時,歐盟委員會還指出,未來歐盟工業發展政策尋求在歐盟層面上加強協調,一旦歐盟各國在產業政策上加強融合,對我國形成貿易壁壘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也將大大增加。歐盟委員會在上述戰略中明確表示:“對給予戰略性產業補貼的國家,歐盟將采取懲罰性措施,譬如保護性關稅。”
三是,歐盟施壓我進一步開放市場,將沖擊國內的薄弱產業。歐盟在貿易戰略草案中指出,其進軍中國市場遇到重重障礙,包括知識產權保護不足、標準化體系透明度不夠、認證程序繁雜以及本土制造商優先獲得原材料等,施壓我國進一步開放市場準入。歐盟貿易戰略新增的內容則有,要求更公平地進入發達國家和大型新興經濟體的政府采購市場,而后者被認為正是指的中國。為此,歐盟希望敦促中國簽署《政府采購協議》(GPA),迫使中國進一步開放政府采購市場。顯而易見,一旦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在歐盟優勢產業的競爭下,我國國內的薄弱產業將會遭到嚴重的沖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