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營銷
內容
組織理論認為:組織依賴環境而存活;與環境互動才能發展,孤立自己只會死亡。因此,擁護群(及潛在擁護群)的需求與欲望是否相符。具體包括:
營銷觀念
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中心的觀念是非營利組織營銷的核心思想和理論基礎,它貫穿于非營利組織營銷的各部分內容的始終。
調查與預測
這是非營利機構認識市場、了解顧客需求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手段,為非營利組織制訂戰略、確定經營目標、計劃和營銷策略的提供重要依據。
環境分析
主要分析市場環境各基本因素對非營利組織營銷的影響,從中發掘出非營利組織的市場機會和威脅,便于非營利組織采取相應措施和策略,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實現非營利組織的營銷目標。
市場細分與選擇目標市場
主要包括市場細分的意義和細分的依據,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選擇目標市場和市場定位的方法和策略。
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分銷渠道或地點(Place)、銷售促進(Promotion)策略
這是非營利組織可以控制的四個基本營銷管理手段,簡稱4P策略。非營利組織一般將以上手段組合起來綜合運用,制訂營銷組合策略,以實現組織營銷的管理目標。
市場營銷戰略
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非營利組織內、外部環境,制訂非營利組織的市場營銷戰略,包括戰略計劃的編制,確定市場競爭戰略、市場發展戰略、營銷組織與控制等。
特點
擁護群的多元化
非營利組織至少有兩大擁護群需要引起重視,一是顧客,二是捐助者。前者涉及資源吸引和資源配置問題,后者僅涉及資源吸引問題。除此之外,非營利組織尚需借助營銷原理來妥善處理與其他各種擁護群的關系。例如組織所面對的青年學生、離退休人員、政府公務員、企業雇員、以及其他社會群體等。
目標多元化
非營利組織傾向于追求多種目標,而不是僅僅追求利潤這一種目標。非營利組織除了要謀求組織自身和組織的利益,盡可能地增加收入,使組織發展壯大,但更多的是為了目標群體(受益者)的利益,其最終目標與任務在于造福于整個社會。對于非營利組織的營銷者來說,要想實現所有的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必須善于選擇較為重要的目標,以便有效地配置資源。
服務為主
大多數非營利組織提供的主要是服務,而服務具有無形性、相聯性、易變性和時間性等特點。
公眾監督
非營利組織要受到社會公眾的嚴格監督,因為其提供的必要性公共服務是享受資助和政府免稅的,所以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活動必須服從或服務于公眾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非營利組織所承受的政治壓力遠大于市場壓力。而且公眾監督有簡單化、嚴厲化的傾向特點。{page_break}
促進因素
一、社會化增強
隨著國家認識到他們必須滿足公民的期望和公共財政不斷增加的用途(例如,減少貿易赤字),政府更加重視將"社會化"作為一種創新的方法以降低成本和提供公共項目的效力。
社會化是將有些特殊的社會項目或服務通過一種或多種機制轉化給非政府部門。包括:
1.提交(delivery)特別服務的短期合同或轉包合同;例如社區內的保安服務。
2.提供基礎服務的長期壟斷特權,例如煤氣和電力。
3.提供公共服務的管理合同,例如在政府建筑物內的醫療或飲食服務。
4.與政府和公益非營利組織合作。
5.公共項目的資產清算。例如,勞動安全。
二、志愿精神增強隨著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志愿精神逐步得到加強
志愿精神通過公民的奉獻和義務,使公民志愿在非營利組織工作,使公民從鄰里精神上承擔社會責任,這種精神在我國愈來愈多反映在非營利組織領域。
三、非營利組織的傳統支持減弱
非營利部門的生存基礎依靠三種傳統支持:政府補貼或資助、企業捐贈和個人捐贈。由于政治與社會氣候的變化,這些資源中的某些在不同程度地減弱或消失。
總之,社會化的增強,為非營利組織開展活動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空間;志愿精神的增強,為非營利組織開展活動提供了越來越廣泛人力資源;非營利組織的傳統支持減弱,為非營利組織開展活動提供了營銷管理的突破和契機。{page_break}
誤區和難點
營銷是一個有系統的程序,需要精心設計與規劃。營銷的目的是完成交易,特別是自愿性的交易。交易的內容可能是以金錢換取物品或服務,為某個目的換取貢獻,或是義工付出時間。由于非營利組織營銷的直接收益性不明顯,而且提供的服務或物品都是與人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所以不少的非營利組織認為自己的存在非有不可,營銷毫無必要。如醫療部門認為健康不需要營銷,這些組織還沒有注意到營銷的顯著效果,他們不愿甚至拒絕營銷理念,形成了非營利組織營銷的誤區。同時,也增加了非營利組織營銷的困難,困難還包括:
1.營銷調研資料不翔實,難以把握。一些有關公眾群體(受益者)的特點、行為、偏好等缺乏翔實的數據資料,公眾對某些敏感性的問題可以避實就虛或拒不回答,給市場調研帶來一定的困難,這些不可靠的資料無法為非營利組織提供有效的營銷決策依據。
2.非營利組織的某些公益性活動在促使公眾改變其態度及行為方面顯得力不從心,沒有發揮營銷的基本功能。如勸告消費者吸煙有害健康等活動。
3.在提供符合消費者利益的產品服務方面表現不充分,其推廣產品的阻力相當大,以至需要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強制執行。如避孕和計劃生育的實施等。
4.公眾對非營利組織和組織活動表現出漠不關心,甚至毫無興趣。造成了非營利組織的營銷計劃無法制定或即便制定了計劃也無法實施。如人們對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水土保持與生態平衡等這些正在威脅著人類生存問題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認為這些與其自身的現實生活距離還太遙遠。
5.消費者獲益不明顯。非營利組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與滿足相對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6.非營利組織有時不允許選擇市場細分,甚至要求消費者必須使用某種統一產品,而不考慮成本的高低以及使用者的經濟狀況和購買意愿等因素。
7.非營利組織營銷的實施對目標市場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使相關擁護群受到影響。
8.非營利組織通常預算不足。缺少競爭和進取精神,創新活動得不到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