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力士、奔馳的中國營銷史話(圖)
可口可樂、力士、奔馳……這些外國名牌我們耳熟能詳,有些已經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人們可能不知道,這些名牌有的創意直接來自中國,有些在登陸中國之初,有著種種不為人知的趣事,跟中國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可口可樂找上阮玲玉
1927年,當中國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可口可樂的瓶裝飲料便在中國出現。當時習慣喝茶的中國人對這種帶點苦味和辣味的“洋水”不太感興趣,可口可樂的消費對象主要是在租界的外國人和一些上層社會人士。怎樣擴大可口可樂的影響,讓普通百姓都認可并喝這種飲料,可口可樂公司絞盡腦汁。
“Coca Cola”初進中國時,中文名稱音譯為“口渴口辣”,這個名稱實在不倫不類,“口渴”之余還要“口辣”,這怎么能吸引顧客呢?為了能找一個好的中文名稱,Coca Cola在中國和英國舉行產品命名大賽。主管亞洲業務的倫敦辦事處在報紙上大做廣告,并懸賞重金。當時一名正在英國訪問的中國教授便以“可口可樂”參賽,一舉獲得金獎。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公司還請大名鼎鼎的阮玲玉做廣告代言人。當時阮玲玉正憑借《神女》和《新女性》在影壇大紅大紫。阮玲玉喝可口可樂的照片和宣傳畫不僅頻頻出現在報刊上,而且以日歷的形式向客戶贈送。
借助阮玲玉的人氣,可口可樂開始進入市民階層。到1933年,可口可樂在上海的裝瓶廠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可口可樂汽水廠。到1948年,該廠產量超過100萬箱,創下美國境外銷售紀錄。
今天,可口可樂在中國飲料市場依然獨占鰲頭。它的中文名稱依舊,廣告策略也一脈相承。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遙想昔日那段廣告史上的舊聞,一種往事如煙的悵惘感便油然而生。{page_break}
奔馳巧借梅蘭芳揚名
上世紀20年代,時任國民政府廣州市市長的劉紀文下令從德國引進6輛用鏈條傳動的“奔馳”救火車,以更新廣州的消防設施。這些消防車性能優異,口碑不錯,一直使用到抗戰爆發后,因廣州淪陷被毀。
1936年,奔馳汽車進入中國內地。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品牌,鑒于當時中國人的購買力,奔馳將自己的營銷戰略定位在公用車上。在進入中國之初,奔馳公司就參與了上海的貨車裝配項目,在解放戰爭的最后一年,奔馳公司還向天津供應了40輛公共汽車的底盤。
奔馳品牌為中國人認知主要靠質量,不過,它的營銷策略值得一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奔馳公司贈車梅蘭芳的雅事。
上世紀30年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成為民眾力捧的明星,時稱京劇四大名旦之首。對于這樣的明星和藝術大家,奔馳公司不同于其他公司采取的通常做法,聘請其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
事實上,鑒于梅先生的藝術定位,請其做廣告在操作上也有難度,于是奔馳公司想出贈車的妙舉,正所謂“寶劍贈俠客,香車送名士”。奔馳公司以欣賞梅先生的表演藝術為由,將一輛最新的奔馳轎車相贈。這輛黑色的轎車不僅秉承了奔馳產品一貫的大氣,而且在操作設計上也做了改動。為適應當時中國交通法規中實行的左行制,公司特意將方向盤右置。
后來,這輛車被梅先生當成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夫人。據了解,幾十年后,該車還曾亮相車展,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贈車的舉動不僅是雅事,也是營銷的妙筆,不僅在當時造成了新聞效應,而且隨著梅蘭芳的出行,該車便頻頻出現在記者的照片中,刊登在各大報刊的版面上。{page_break}
力士看中胡蝶的氣質
說起英國化妝品牌力士,中國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廣告:一位外國美女對著屏幕,以一種不容質疑的口氣說:“我只用力士!”
用國際影星作形象代言人,是力士一貫的品牌戰略。1923年,英國著名的肥皂托拉斯利華兄弟公司,在中國注冊成立自己的子公司“中國肥皂公司”。經過一番籌備,到1925年,公司開始投產。
公司運行之初,雖然發展勢頭不錯,但仍有潛力可挖。這時公司的營銷負責人把目光投向了廣告。當時明星做廣告依然是中外公司的流行做法。作為一個定位很高的香皂公司,利華兄弟公司要求給力士作代言的明星,不僅外形漂亮,而且氣質上要雍容華貴,尤其是皮膚要白皙細膩,于是力士將目標鎖定在電影明星胡蝶身上。
1931年,胡蝶主演《歌女紅牡丹》成名。1933年在一次觀眾投票選舉最佳電影女演員的活動中,胡蝶高票當選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電影皇后”。胡蝶的外形和氣質完全符合力士的要求,用胡蝶作力士代言人,實在是明星、香皂相得益彰。
很快,胡蝶手拿力士的廣告出現在報刊和張貼畫上,力士的銷售額隨之扶搖直上。到1939年,該公司年產肥皂量達21.6萬多噸。今天看來,胡蝶所做的力士廣告,遠不及當今影星來得香艷,僅憑笑意盈盈、婉轉低眉,就達到了廣告效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