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D的職業神經
HRD的職業神經
比爾·蓋茨第一次來中國時,一名中國員工在早餐會上問他:“你認為是什么原因使微軟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比爾·蓋茨毫不猶豫地回答:“People,just people。”
多年后,當汪漪從兩位與會的高管口中得知這個掌故時,依然難掩振奮之情:依靠適合的員工,是所有組織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而她從事的正是被譽為“企業戰略合作伙伴”的人力資源工作。
她是中國最早進入HR(人力資源)領域的資深人力資源總監之一,效力過中國平安集團公司、TCL信息產業集團、中國普天股份(集團)公司。她曾參與推行麥肯錫公司為平安打造的人力資源管理改革項目,這是業內早期公認的經典案例。她招聘的人才在華為、大唐、聯想、微軟、諾基亞等國內外數十家著名公司擔任要職。
出于職業習慣,過去汪漪總是站在企業的角度想問題,談對員工的管理經驗,一篇偶然讀到的新聞報道觸動了她的神經,“因為害怕找不到工作,一個出身農村的女大**臨近畢業時自殺了。”
十多年的HR生涯里,汪漪目睹過太多職場改變命運的神話,人們在這里獲得成功、榮譽、權力、尊重和高品質的生活。“如果我能遇到她,她不會自殺。她的視野太狹窄了,其實在她看不到的職場里,很多人可能還不如她,但經過自己的奮斗一樣過得非常好。”
怎樣在職場中不辜負自己的人生?自殺的女孩讓汪漪決定站在職場人的角度記錄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更多即將踏入職場的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思考。
職場之外、夜深人靜之時,汪漪用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職場路線圖——人力資源總監手記》。這不是小說,“每一句話都是真實的”,而且有“非常真誠的建議”和“可以借鑒不會受到誤導的典型案例”。
新書上架一個多月,汪漪的郵箱和博客就收到大量的讀者來信,甚至有人對她說:“讀了你的書,我可以少奮斗八年!”這挺出乎汪漪的意料,“我寫的都是身邊的事情和平常跟人聊天的內容,我想我可能提供了大家沒有地方去了解的東西。”
另一個感到出乎意料的人是我,這個與眾多企業精英同行的HRD(人力資源總監)身材嬌小、平和親切。
應聘 關鍵詞:軟實力
-理解用人單位招聘應屆生的三個原因,不要夸夸其談
-抓住面試機會充分表現軟實力,性格要健康上進
-找工作前要有目標地參加實習,在為人處世方面快速成熟
過去我招聘的高級管理人員比較多,近幾年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我發現來應聘的**常常出現兩極分化,要么是自我感覺過度良好,要么是壓力之下自信心不足。讓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用人單位為什么要招聘應屆生?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首先,他們需要大量從事底層事物的人員,比如文員、文秘、底層的工程師等等,這類職務一般偏文科,從性價比來說聘用應屆生最合適。其次,一些快速發展的公司“挖角”很困難,他們就到全國的大學進行大量招聘,培養自己的骨干。第三個原因是不得不接收,一些單位每年必須進一定數量的應屆生,還有些公司談大項目的時候,客戶會提出這樣的附帶條件。
針對第一條,我覺得來應聘的**應該給用人單位留下“素質好、可培養”的印象,不要在談論某個問題時夸夸其談,顯得經驗豐富或者非常固執。他們希望你很柔軟,可以塑造。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大**,賣力地表現自己有思想有能力,結果適得其反。
如果能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當然是應聘**的最大幸運。我記得當年的百度和華為就曾大量聘用應屆生,他們甚至成為公司的主流。這些**都是最優秀的,名牌大學畢業,經過反復面試后才留下來。就我所知這些大公司能解決大城市戶口、有員工宿舍,還有專門的指導人、薪酬也不低。碩士一畢業拿五六千元不算高,我曾招聘了一個女孩,還在見習期一個月就一萬元,最高的應屆生能達到一萬八,都是根據面試的成績和培養潛能來定薪的。
眼下就業形勢緊張,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幸運兒?招聘企業一般分兩種類型,一類就認成績,選出來的都是學習好的,比如一定要拿多少次獎學金、一定要被學校評選為優秀**。還有一類不是特別看重學習成績,比如我參與的招聘,一個比另一個多考了二三十分并不關鍵,關鍵是面試環節。面試就是要看出簡歷中看不到的東西,如果你的成績不很拔尖,又沒有人脈關系,就要抓住面試充分表現出自己的軟實力。這軟實力包括積極奮斗、上進的心,健康、陽光、寬容的性格和懂得人情世故。我們一般會問這幾個問題來判斷你的軟實力:你對自己有什么職業規劃?你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說一件你曾經沒有處理好的事,當時為什么沒做好?如果給你機會你會怎么重新做?
現在,校園里經濟和階層的分化很嚴重,有開寶馬上學的,也有父母賣血供讀書的,社會中嫌貧愛富等等一些負面的東西也滲透到學校里。招聘時我們也很關注**的心態,他們還沒走上社會,如果心態已經變形、扭曲,企業是不會愿意要的。我就碰到開著奔馳小跑來面試的,問什么都頭發一甩無所謂的樣子。還有不少求職**,問起家庭情況,很坦然地告訴我父母是農民,而且感到自豪,心態非常正常。進入職場,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分子,要與大家融合,肯定不能各色。
這幾年,我身邊的實習生將近20個,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成熟度、工作技能和實習經歷有緊密的關聯。所以找工作之前的兩年,除了把學習搞好,一定要有目標地參加實習,注意培養自己的軟性素質。都說秉性難移,其實沒有什么不可改變的。如果你本來性格內向,一定要變得開朗;不擅言辭,一定要學會溝通。進入職場之前,讓自己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快速成熟起來。
新人 關鍵詞:融入團隊
-不要顯得很個別,不要倚仗專業能力顯示自己
-發揮學習和適應能力,有時這甚至比工作能力還要重要
-主動加班,哪怕幫不上實質性的忙,只是接接電話
新人在職場上的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工作本身,一來就交給很多任務,尤其有些還需要獨立完成,因為不熟悉就容易焦慮。還有就是工作環境,有些新人不知道如何融入團隊。如果領導或同事再要求比較苛刻,又不太欣賞他的辦事方式,那他就會承擔更大的壓力。
我曾經聘用過一個新手,雖然30歲了,但沒出校園一直在讀書。他喜歡運動,中午吃完飯出去溜達一圈,回來就把鞋子脫下來放在自己的工位前面。中午他一定要午睡,有時大家為趕一個東西都挺忙的,就他趴在桌上睡覺,還墊著個小枕頭,而且不睡到兩點多醒不過來。這些習慣在學校里別人不會說什么,但進入職場就顯得太個別了。長此以往別人不會尊重你,更別說你還是一個新人。
有些剛入職的**,仗著自己是專業的,喜歡顯示自己,給別人挑錯,經常又挑不到點上,次數一多,非常招人反感。還有些人總是和身邊的同事產生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又不強,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只要在團隊中工作,即使是研發,也要大家一起做架構、分析,一起做項目計劃、定期討論問題,而且要跟產品、市場結合,四面八方的交流是少不了的。如果你僅僅是專業能力強,但跟人合作不了,就體現不出你的價值,團隊也出不了成績。這種情況下,公司很可能忍痛割愛,舍棄你。
雖然大家都知道你是新人,會對你有所體諒,但你一定要審時度勢,快速地上手,極大地發揮學習和適應能力,展現你的軟素質。有時候這甚至比你的工作能力還要重要。剛來部門,一般都是助理性質,像對數據的統計、操控要求很高,你可能不太會,這沒關系,你一定要給人展現很好的團隊融合力,讓大家喜歡你,別人才能主動地教你。
如果晚上部門經理加班,就算別人都走了,我建議你也不要走,反正你回去也沒什么事。幫不上什么實質性的忙,給經理打份飯也行啊。不出多少天,我相信他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周五經理布置加班,即使沒有你,我建議你也要來,哪怕是接接電話。現在的公司每個工位上都有電話,只要你不忙,周圍每個工位的電話響,你都應該去接。同事上洗手間或出去辦事了,回來看到你給他記錄的便條,什么時間、誰打來的、什么事,寫得清清楚楚。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別人會非常感激你。剛到新部門,不要把自己畫地為牢,應該主動地伸長自己的觸角。這些都是快速融入團隊的好方式。而且對你得到有利評價也非常有益。
上級 關鍵詞:獲取信任
-要不要站隊,要看所在企業的文化和個人性格
-欺上瞞下的事做多了很危險
-獲取信任的根本是工作認真,為企業著想
職場上的領路人,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上級。跟對了上級,你的職業發展、職場地位、權勢、金錢、高品質的生活,一切都會隨之而來,真好比再生父母。現在太多職場人都渴望能依靠上一個這樣的領路人。
人在職場,要不要站隊,要看所在企業的文化和個人性格。有些公司的團隊凝聚力特別強,跟軍隊似的,所有的人都捧著一個老大,樹立他的威信。這時如果你離得太遠融入不進去,別人也不會把你當做團隊的一分子。如果你就是這樣一個人,不適合跟人走太近,硬這樣違背自己不想改變的秉性很痛苦,那該怎樣就怎樣。不管怎么做,在職場上要保持好的人品。和領導走近了,利用他的信任欺上瞞下,這種事做多了是很危險的,往往會顛覆你走近領導的最終目的,比如提職更快、交給你更重要的任務等等。
我經常對我的老板說不,他說這個不行,我說就應該這樣,但我們合作得很愉快,因為我們彼此特別信任。他相信不管我說什么,尤其是說“不”的時候,一定是為他好。我能取得這樣的信任,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工作特別認真,老板可以通過我的行動看出我是全副身心為工作著想、為平臺著想,而他又把事業的成敗視為自己的生命,所以非常感激我。
我換了好幾個老板,一直是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崇拜他們,而且對他們非常忠誠。如果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哪怕只是星星之火還沒有發展起來,或者一件很好的事情,即使不是我分內的,我也會告訴他們。當時我們公司剛成立,狀態還比較松懈,我在招聘時了解到華為的銷售為了打單能幾天幾夜不睡覺,就把這種狀態告訴老板,提醒他我們的狀態還不夠。怎么激發出這種狀態?跟營銷總部的總經理談,跟員工談,把壓力灌輸下去,這就是我可以做的事情了。一件兩件,做多了老板怎么看待我?當然是信任。
這么多年做老板的心腹,雖然一直承擔特別大的壓力,但也讓我有機會參與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給我帶來更大的空間,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發展 關鍵詞:職業規劃
-大**畢業要力爭去規范、成熟的大公司
-可以先在大公司做幾年,再跳到小公司,或自己創業
-抓住機會,開拓快速上升的空間
前幾天我接到一個曾經招聘過的員工的電話,當年他在我們公司做銷售助理。銷售助理非常忙,可他們的收入跟大銷售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他一直希望轉崗做銷售,但公司認為他沒有相關經驗,寧肯從外面挖人。這名助理呆了兩年跳槽了,到另一家公司馬上就實現了目標。因為這家公司比我們還要新,看中他在銷售部門工作的經驗。他的薪酬從3000多一下漲到8000多,之后又進了一家老牌外企,早已經買車買房。
時代真是在進步,最近好幾個初中生給我來信,說他們看了我的書覺得很幸運,因為能夠提前想到以后的事。現在人們的職業規劃、人生目標的設立都提前了,并非進入職場三五年才去考慮。怎么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已經成為職場人的常規問題。
我剛接觸人力資源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是一個可以永久做下去的專業。我是學軟件的,將來究竟是編程、做市場還是干行政,自己也沒有拿定主意。后來我確立了職業方向,我認為適合我的職業就是去一家IT公司做人力資源,而且要進最大最好的平臺,像摩托羅拉、微軟或TCL,一旦有這樣的機會我就要抓住。事實上,我的職業也正是按照“崗位—行業—平臺”這樣一個順序在不斷的尋找中不斷發展的。
我贊同大**一畢業就力爭去一家大公司,這樣的公司各方面很規范、經驗成熟。如果去一個小平臺,能力當然也能得到提升,但畢竟視野小,也獲得不了完整的經驗。如果你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可以先在大公司做幾年,再跳到小公司,或者自己創業。我在書里寫過一個案例,叫“亞太區總裁的前世今生”,他和我曾經是平安的同事,用一年半的時間,從一個一月掙1400塊的普通員工變為世界上一家老牌公司負責亞洲事務的總裁,跨越了別人可能一生都無法跨越的高度。
這種快速上升是通過跳槽實現的,如果他一直在平安,肯定升不上去。在比較大的企業里,不管是國企、外企,還是大的民營企業,上升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什么情況下可能性比較大?比如這個機構處在快速的成長中,像銀行,不斷設立新支行,非常需要干部,就可能從老員工中進行選拔。還有一種情況是公司發布新職位,對社會公開招聘,人力資源部也會在內網上貼出來。如果有你心儀的職位,一定要內部爭取。在市場化較高的企業里,職業發展是公司長期激勵員工的關鍵手段,所以公司會非常鼓勵。一些單位的競聘制度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曾經非常時髦,我認識一些人,本來很普通,通過競聘一下子成為行業里的小帶頭人。當你有想法的時候,絕對不要放棄機會,一定要試一試。
挫折 關鍵詞:忍耐
-忍耐是職場人必備的,忍耐的底線是可以浮動的
-你改變不了平臺,大多數時候要改變自身
-找到老板的需要和自身作為的共同之處
很多人給我講他們在職場里的種種煩惱,問我到底應不應該走,我的回答是如果沒有一個你考察過的滿意的地方,不能走。從很多經驗來看,在現代職場里忍耐非常必要,是每個職場人必須具備的,忍耐的底線也是可以浮動的,要最大限度地拉開浮動的尺度。很多機會就是你忍耐、堅持下去了,邁過了這個坎才得到的。
至今我都后悔當年離開了TCL,這是業內公認的失敗案例。跳槽的成功與否要三五年后才能判斷,但平臺適不適合自己很快就能體會出來。我在職場痛苦的那段,每天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來總想著辭職,覺得適應不了新環境。壓力之下思維都好像不正常了,心情很抑郁,不知道未來怎么走,還能去哪里。
我相信絕大多數跳過槽的人都有這種感受。新到一個地方,慢慢有所了解后,發現價值觀、做事方式甚至你的目標與原來想象得不一樣。怎么處理?你改變不了平臺,就像大的社會環境個人不可能撼動一樣,大多數時候要改變自身,調整自己的心態。想想老板需要我什么?我能為這個平臺做什么,價值在哪里,找到他們需要的和我能做的共同之處,就會放松下來。
我也不提倡壓抑自己,人在職場很難偽裝,三五天可以,時間長了不可能,別人也不會相信。還是要從內心深處想明白,只要你做出成績,得到老板的認可和信任,擁有自己的舞臺實現自己的價值,其他都不重要了,困難期也就掙扎著走出來了。
跳槽 關鍵詞:接近目標
-價值觀沖突太厲害,或與自己目標相距太大,一定要離開
-跳槽也可能是迂回的向下的,看你眼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跳槽不要太頻繁,在一個地方不要少于三年
什么情況下一定要離開?首先是價值觀沖突太厲害,比如從外企去國企或民企,就是適應不了。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在外企從事HR的,她本來做得很好,就是想嘗試一下,去了一家民營公司,結果工作很難展開。她連續幾個月失眠,**物都控制不了,后來又回到原來的公司,現在過得很好。
當平臺與自己的職場目標相差太大的時候,也要堅決離開。我曾經的一位同事,在以前的公司里感到沒有上升的通道,跳了出來,他給自己設計的目標是三年后回到原來的企業,級別漲三級,薪酬漲三倍。無論我們怎么挽留,他還是走了。后來證明他走對了,他果然用三年時間實現了所有的目標。
要么獲得職位和薪酬的提升,要么可以實現生活中某個階段性的要求。跳槽一定要對你達到目標有促進作用,也許不是一下子達到,至少是更加靠近了。有個孩子媽媽一個月能拿三四萬,但孩子要上小學了,她家離單位實在太遠,為了接送孩子,她寧可選擇一個離家近、收入也不多但時間有彈性的工作。有得就有失,有時跳槽也不一定都是向上的,可能是迂回的向下的,看你眼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不是很贊成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待很多年不變,適度的跳槽很必要,尤其年輕的時候。經歷不同的平臺、見識不同的職場風景,對后來穩定在一個地方很有意義。
太頻繁的跳動會讓人產生疑問,如果想跳,在一個地方不要少于三年,這時你對自己的崗位和公司整體都比較熟悉了,你的經驗可以帶到另外一個平臺。
我是做HR的,我不愿意在一個環境下多少年里總看到同樣的人,經歷同樣的事,這樣的HR不會成熟。我希望自己經歷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情,到40歲的時候積累差不多了穩定在一個平臺上,釋放我的能力。我基本上實現了這個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