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綿羊皮半鞋面革的技術關鍵
近年來,市場上流行一種風格介于服裝革和鞋面革之間的綿羊皮革,我們暫時把它稱為“半鞋面革”,這種革主要用來做馬靴筒和包袋,厚度薄一點的皮,也是制做皮西服的上等面料。“半鞋面革”的一般要求是:厚度0.gmm-1.omm(單層);柔軟度與一般服裝革一樣;緊實度與一般軟鞋面革一樣;粒面平細,軟而不松,手感好。為了適應市場需要,我們共同研究并生產了綿羊半鞋面革,產品得到了用戶的好評。
現將生產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關鍵分述于后,供廣大制革同仁參考。
一、原料皮的選擇
生產綿羊半鞋面革,應該選用優質土種綿羊皮或真正的優質北疆皮,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成品革有足夠的抗撕裂強度和優質的粒面,另外在加工過程中不至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重補、爛里等。
二、溫工段加強脫脂
在濕操作中加強脫脂,清除綿羊皮內的油脂,是保證綿羊半鞋面革質量的關鍵。
大家知道,綿羊皮的油脂含量較大,一般在30%左右。若在制革過程中對綿羊皮脫脂不盡,則對成品革的質量將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如成品革在存放過程中出現的返白霜、消光、透油、異味等現象,都與脫脂不凈有關,此外,若油脂未脫盡還將影響鞣制的效果、皮革染色的均勻性和涂層的堅牢度,所以必須充分重視綿羊皮的脫脂情況。
綿羊皮的脫脂應該貫穿于整個濕操作工段。一般灰裸皮在經過浸水、去肉、涂堿、推毛、滾堿等一系列操作,在皮表層的油脂(如脂腺或表層的游離脂肪細胞)基本可以除去,但處于乳頭層與網狀層之間的油脂則不易被脫盡,為此必須進行多階段的脫脂工藝操作,使其在染色、加油工序以前除去。如在脫灰、脫灰后、軟化、浸酸、復鞣前,甚至在中和時,都可以選用不同的脫脂劑進行脫脂。
在制革過程中,當油脂未被脫盡的弊病出現在坯革時,還可以對坯革再進行回軟,補充脫脂,挽回質量。但經涂飾后再出現“白霜”、“油斑”等缺陷,處理起來就相當困難,只能治標了。
三、鞣前處理
綿羊半鞋面革在鞣前處理時遵循的一般原則是:保護粒面、防止松面、溫和處理、寧欠匆過。
概括起來講,鞣前各工序的要領是:
1.快速浸水,以減少細菌的產生和膠原的過度損失。
2.涂堿前注意控水,涂堿時分高、低堿。
3.滾堿作用不宜過強。
4.銨鹽脫灰。
5.溫和酶軟化。最好采用進口酶制劑,同時軟化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6.浸酸終點PH值控制在2.5左右為宜。
四、削鞣
藍濕革的削勻說起來比較簡單,但做起來并不太容易。為了保證成品革質量,以免在熨壓整理時整張皮受力不均勻,出現問題,就應在削勻時嚴把質量關,使整張皮厚度均勻一致,無部位差,無跳刀等缺陷。
五、復鞣
復鞣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根據生產實際和產品質量要求,復鞣一般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鉻復鞣為主,可以先加人一些脂肪族單寧,以提高粒面的平細度和革身的豐滿度,再加入鉻粉,并輔以含鉻單寧以提高粒面的緊實度和革的柔軟度,調整好酸堿值后,靜置過夜;第二階段在中和后進行,這時加入丙烯酸樹脂復鞣劑、含氮樹脂鞣劑、置換單寧、植物缺劑、合成鞣劑等,材料可以有效地被吸收,達到較好的豐滿度和緊實度。
六、染色和加脂
綿羊半鞋面革多為黑色,要求坯革色調飽滿、黑度好,一般需要二至三次染色。
為了達到成革需要的柔軟度,要選用優質的加脂劑對綿羊半鞋面革進行加脂,并且油量要足,一般多種混和加脂劑總用量應控制在12%一15%為宜。
七、整飾
為了達到宜人的外觀和良好的手感,整飾上也應下一定功夫,整飾的一般工藝流程為:
噴水回潮一摔軟一磨革或干削一繃板一修邊一陽離子封底一滾熨一噴中層一壓花一噴上層一噴光油一摔成品一噴手感劑一壓光一成品。
以上介紹了我們在生產綿羊半鞋面革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關鍵,文中沒有列舉所應用的具體皮化材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國加入WTO后,大多數進口皮化材料的價格已能被制革廠所接受,所以進口皮化材料特別是復鞣劑、加脂劑、助劑已經廣泛應用于制革廠中,當然國產化料也有精品,象加脂劑、成膜樹脂等,因而材料的選擇并不困難,關鍵是應用和配伍。有了優質原料和輔料,在生產中注意程度控制,就能生產出優質的綿羊半鞋面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