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戴爾營銷取得成功的秘訣
中國IT企業的全球化熱情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漲。
無論是聯想、華旗和夏新的換標更名,還是TCL跨國收購湯姆遜的大手筆,抑或波導“遠征”東南亞的手機突圍,都生動地勾勒出中國IT企業對國際市場的渴望和萌動。并且,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已經不再是少數中國企業家的有意嘗試,而是成為了更多中國企業實實在在的行動。
但是,面對國際化浪潮,中國企業群體還有三道門檻:如何實現區域性品牌向全球化品牌的躍升;如何準確地理解產業細分市場的基本規律,并將這種理解注入到品牌內涵中去;作為一個全球化品牌,在每一個新的區域市場“落地”時,如何快速實現本地化和全球化的平衡。
解答這些問題,戴爾是一塊很好的“他山之石”。
2004年4月12日,戴爾在呈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年度報告中稱,“截至1月底,總計46000名員工中有23800人在海外工作,另外22200人在美國工作”。戴爾的海外員工總數已經超過了美國本土,這是全球化品牌的一個重要拐點。該報告還稱,“戴爾近期在中國、印度和斯洛伐克等地相繼建立了技術和客戶服務部,意欲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公司還在中國內地和臺灣建立了設計中心”
盡管每一家企業的發展路徑都不盡相同,但這不妨礙中國IT企業從中取長補短。比如,戴爾為什么會是后發競爭的優勝者?在戴爾之前,IBM、惠普、AST、康柏都做過全球的PC之王,在這一競爭異常殘酷的市場中后來居上,戴爾并沒有借助技術革新的重大升級(比如CPU從286到386的升級換代),而是通過先進的模式打敗了對手,這就很有些意味深長。反觀中國IT企業,現階段很難以技術的創新領先全球,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中,也都面臨著殘酷的后發競爭。
戴爾的成功也并不是靠著我們掛在嘴邊的“核心技術”,而是靠卓越的理念、流程和系統,這一點足可以打破很多中國企業的借口“競爭不過國際巨頭,是因為我們的技術底子薄,研發投入低”
對于戴爾來說,準確而深刻地理解產業規律,是其將一個美國品牌打造成全球品牌的核心關鍵。以往,我們提到國際市場總是更強調差異性,而戴爾卻看到了客戶需求的同一性,這種同一性,在戴爾看來,就是IT技術的開放性和產品標準化趨勢,越是標準化的產品,通用性越強,價格也越低,客戶也樂意接受。
據此,戴爾把對產業規律的理解變成了現實中的品牌優勢。戴爾為此確定了廣泛且單一的產品選擇標準化卡尺,非標準化的產品不涉足,標準化的產品則要做到第一。對于多元化,戴爾的理解是只要進入標準化區間的產品都可以進入戴爾的視野,但是它又是必須能增加“主品牌”的勢能而不是消弱,這樣才能避免多元化的誤區。在這一點上,許多知名品牌都吃過虧,但戴爾的品牌系統卻運轉得相當好。
如何在新區域“落地”時快速實現本地化和全球化的平衡,是考驗全球化品牌企業家智慧的一道經典難題。戴爾最基本的做法是在“人”上面做文章,比如大量雇傭本地化員工和管理層,但是如果不能將全球品牌的企業文化有效傳承過來,那么對全球化品牌的建設亦于事無補。
此外,戴爾采取的做法,是近乎固執的流程和產業鏈復制。戴爾進入中國伊始,就在生產流程、業務模式、產業鏈伙伴選擇等關鍵問題上毫不妥協,不會因為中國市場環境的暫時不成熟而降低標準。比如,戴爾對廈門郵政物流的“苛刻”要求,再如對生產員工、銷售員工、服務員工的“苛刻”規范,還有諸多國際合作伙伴跟著戴爾來到中國,都在戴爾中國公司的本地化發展伊始就打下了極好的基礎。
戴爾的這種“苛刻”,曾招來非議。但是經過了五年的發展,當戴爾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迅速上揚,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選擇了戴爾時,當戴爾已經成為中國外資企業出口冠軍時,質疑和非議便都被戴爾的成功淹沒了。
在著名的《財富》雜志年度“最受推崇企業”評選中,戴爾已經數年連續榜上有名,去年戴爾被評為第五名,也是IT領域中排名第一的廠商。這個評選結果是最有說服力的。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