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論當前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及對策
企業資金緊張,從表面上看,是成本上升、貨款相互拖欠或者產品滯銷造成的。但進一步分析就不難發現,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其中包括政策和市場變化的因素,也包括企業缺乏有效的資金管理機制的成份。本文首先簡要剖析形成目前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然后重點談談如何通過加強企業內部資金管理,來避免和克服資金緊張。
一、形成目前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剖析
(一)企業外部環境因素。
1.國家金融緊縮政策,導致企業資金緊張。1993年7月國家指令銀行限期收回貸款,抽走大量企業流動資金,致使許多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國家的緊縮政策,主要是針對炒鋼材、炒股票、炒房地產等經濟過熱行為的,但不幸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介入其中。這些炒做行為一旦無后續資金,其投入資金就很難收回。而國家的緊縮政策執行是堅決的,結果企業的運營資金、往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用來歸還了炒做資金貸款,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緊張。而且,限期收回貸款的做法,本身是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連續性、按比例性相矛盾的。
2.市場供求波動過大,浪費和沉淀了一部分資金。目前企業的生產經營、投資活動,主要是通過價格等經濟杠桿來調節的。如果產品價格上升,則企業增加生產,如果產品價格下降,則企業減少生產。然而,由于產品價格在流通和形成過程中變化頻繁,供求競爭激烈,結果常常使價格的波動幅度過度放大,形成產品供求的大起大落,即一方面產品短缺和物價上漲,另一方面生產過剩而產品滯銷。如我國鋼材、石油等產品在1993、1994年期間的價格和供求變化,正是如此。當產品緊缺時企業因擴大生產而感到資金緊缺,當產品滯銷時企業因貨款收不回而感到資金緊張,結果企業感到資金緊張是長期的,而不緊張是暫時的或短期的。而且產品價格和供求信息傳遞很快,但企業對產品品種、生產規模的調整需要一定時間,這就使那些沒有跟上市場變化企業的資金大量沉淀或浪費于產品過剩、生產能力過剩或者高價購買原料上,從而使企業之間有效的流動資金減少,加劇資金緊張狀況。當然,企業可以通過加強管理、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來克服市場變化所引起的資金緊張,例如企業做到以銷定產,則資金緊張的情況就會減少。但如果某一企業不能支付,則與之相關的企業的支付能力同樣受到影響,形成企業之間的相互拖欠,引起資金緊張。
造成目前企業資金緊張的外部原因,除了上面兩個方面之外,稅制改革、銀行商業化、匯率并軌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企業資金緊張的狀況。
(二)企業內部因素導致企業資金緊張。
企業的資金狀況主要是由企業的經濟行為決定的。企業的經濟行為,主要受企業經營管理機制的左右,如企業的市場調研和銷售機制、企業的應變能力、企業的自我約束和發展機制、企業的決策機制等。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應該建立起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克服自身劣勢、發揚自己優點的有效機制。企業經營管理機制不好,不能適應市場變化,是企業陷入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
在企業的經營機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的資金管理機制。因為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最終都要通過資金的流動來實現。企業通過資金的流動情況,能夠及時、有效地監督和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建立企業資金的有效監控機制,是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不發生資金緊張的關鍵。
然而,新財會制度實施以后,企業資金的有效管理機制并沒有形成。新制度取消了資金專款專用、分塊管理、各塊資金保持適當平衡的管理原則,一方面使企業擁有一次動用大量資金的能力,另一方卻增加了因決策失誤或經營失敗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企業擁有資金使用的自主權之后,企業可將短期資金作長期投資使用,將折舊、技改資金作擴大經營規模使用,這的確使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提高了,使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調整的力度加大了,但企業因經營決策失誤而出現資金緊張的機會也同時增多了。這就要求企業相應提高資金的管理水平和技巧。但事實上在實施新的財會制度后大部分企業卻放松了資金管理,特別是資金平衡管理。結果是只有在企業出現支付困難、資金緊張時,才弄清原來企業的決策失誤和資金使用不當,但這時企業已經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境。目前的三角債、資金緊張等情況,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主要是取消過去的資金平衡分析方法之后,沒有建立新的、有效的資金監控機制造成的。下面我們重點談談如何通過建立有效的企業資金監控體系,來避免出現資金緊張。
二、建立資金監控指標體系,克服資金緊張
(一)通過計算現金支付能力指標,監控企業是否出現短期支付資金緊張。企業資金緊張首先表現為企業缺乏流動資金,無現金支付。因此,企業的現金支付能力,是監控企業資金緊張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標。企業的現金支付能力,一般通過計算企業在短期內的現金收入和現金支出來確定。即:
現金支付能力=(貨幣資金+短期可變現投資+短期可收回票據)-(短期借款+短期應付票據)
如果計算結果為正,說明企業短期無資金支付困難;為負,說明企業將面臨資金緊張和支付困難。通常在中小企業,一般用資產負債表中與上面各項對應的數值來計算。但對于大中型企業,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各項的計算范圍和期限,如以半月或者10天內的以上各項的收支數值來計算等。
企業要根據自己企業的生產經營及銷售活動特點,確定出自己應持有的合理現金支付能力數值的范圍,也可以確定出現金支付能力和銷售收入的比值,來做為檢查和判斷企業有無現金支付能力的標準。如果計算值高于合理值,則企業短期無資金支付困難。但過高說明企業有資金閑置。如果計算值低于標準值,則企業將出現資金緊缺。
如果在某一經營期間,企業連續出現現金支付能力不足、資金緊張,就說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資金供求不平衡,需要分析和檢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資金的供求情況。
(二)通過計算運營資金需求指標,分析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資金供求情況。企業的現金支付能力,主要是由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決定的。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資金供求情況的指標是運營資金需求指標。運營資金需求,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對資金的需求和生產經營過程對資金的供給的差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對資金的需求包括應收帳款、預付款、待攤費用、存貨等,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對資金的供給包括應付帳款、預收款、應交稅金、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計算時要注意,凡是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項目中未列入現金支付能力計算的項目,都應在計算運營資金需求指標時考慮。
運營資金需求=(應收帳款+預付款+待攤費用+存貨)-(應付帳款+預收款+應交稅金+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
這就是說,運營資金需求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貨、應收帳款等資金占用項目對資金的需求,用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應付款、預收款等資金供給項目滿足之后,不足的、需要企業自己提供的生產經營資金。在一般情況下,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先墊付生產資金,然后通過銷售收回貨款,因此企業的運營資金需求為正。但在一些中介機構或者先收貨后結帳的商業企業,運營資金需求為負也是比較常見的。這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一般不需要墊付資金。其它大多數企業,運營資金需求為正。
企業應根據其生產經營特點,確定出運營資金需求指標的合理數值或者確定出與銷售收入的合理比值,作為檢查和監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資金是否緊缺的依據。如果運營資金需求低于合理值,說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無資金困難,資金基本平衡。如果高于合理值,說明企業出現了新的資金需求,需要增加運營資金或者采取減少資金占用的措施,否則就會出現資金緊張或支付困難。
企業運營資金需求高于合理值,要查明原因:是屬企業存貨管理不善,還是因企業收回帳款不及時?是企業經營規模擴大的正常情況,還是企業產品銷售不好、存貨積壓的不正常現象?通過分析,要確定企業是否需要增加運營資金(運營資本),即籌集長期資金來源。
(三)通過計算運營資金指標,確定企業是否需要籌資或投資,以解決資金緊張或資金閑置。運營資金指標,反映企業長期資金來源和長期資金占用之間的平衡關系。長期資金來源包括長期負債、資本金、公積金和企業未分配的實現利潤等,企業的長期資金占用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及遞延資產等,運營資金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運營資金=(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其他長期資產)-(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總額)
如果計算結果為負,說明企業長期資金來源和占用不平衡,企業長期占用資金需求無長期資金來源做保證,其缺口必然來自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的運營資金應該為正。這就是說,企業的長期資金來源,既要保證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運營資金需求,又要滿足長期資金占用,即運營資金為正并保持一定水平,才能保證企業無資金支付困難。
企業的運營資金多少才算合理,要看企業的運營資金需求數值。運營資金至少要大于企業的運營資金需求,企業才能有現金支付能力。如果企業的運營資金數額滿足不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資金的需求,則表現為企業現金支付能力為負。
運營資金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資金的需求,要弄清原因:是長期占用資金過多,還是長期來源資金不足。如果長期來源資金不足,需要企業籌集資金。一般企業因長期資金占用過多而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最多。企業長期資金占用,如果沒有足夠利潤或其他可長期使用的資金來源來保證,便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資金緊張。
如果企業運營資金超過運營資金需求過多,說明企業有大量資金閑置,需要開拓新的投資渠道。在新制度下,對企業資金供求平衡情況的分析,主要是通過運營資金、運營資金需求、現金支付能力這三個指標進行。
可見,實行新的財會制度以后,并不是不需要對資金平衡情況的分析,而是資金平衡狀況的分析和控制,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企業自身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資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