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國高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
聯想、清華紫光、普天、華為、海爾、TCL……在地產創富的感召下,各路諸侯紛紛難以自持,掉轉馬頭分兵地產。盤點新軍,其中不乏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許多高科技企業,不再僅僅固守于現代化的實驗室和生產線,而是回馬疾走,操弄起了磚頭瓦塊。
近年來,在財富的感召下,房地產掘金大軍迅速擴大。一時間,“外行人、外來人、外來資金搞房地產”的“三外現象”蔚為壯觀。盤點地產新軍,不少高科技企業赫然在列:IT大腕聯想、清華紫光、同方,通信巨頭普天、華為,家電明星海爾、TCL……這些各領域的高科技企業,不再僅僅固守于現代化的實驗室和生產線,而是回馬疾走、操弄起了磚頭瓦塊。
聯想進軍房地產曾一度引起轟動。2001年,聯想開發了融科資訊中心;2002年,設立北京融科智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03年,攜手順馳成立天津順馳融科置地有限公司,并成立住宅業務發展部,啟動天津住宅項目。
近年來,融科智地已在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取得了200多萬平方米土地的開發權。今年6月份,柳傳志還曾公開表示,將來要使融科智地成為地產領域的領軍人物。
清華紫光地產雖行事低調,卻也頗有成就。去年,清華紫光地產在北京一口氣推出4個名盤,紫爐和觀堂是中式別墅,紫城是花園洋房。其中觀唐獲得了中國最佳別墅獎,董事長呂大龍也獲得地產百杰稱號。
通信巨頭普天集團去年與北京科技園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簽下中關村西區9號地塊的土地開發建設協議,建設“北京普天大廈”。據稱這是普天集團嘗試多元化經營的重要一步,也是用資金實力打開房地產大門的嘗試。此外,普天地產還在北京樓市其他區域不斷發力,據普天地產人士透露,他們目前在京已具有千畝的土地儲備。
海爾是家電企業中的明星。盡管其總裁張瑞敏曾在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上,明確表示不會進入地產行業。但早在此前,海爾就以“家居集成”形式與地產公司合作,伸手房市;并且海爾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專業房地產公司,在青島本地圈地開發住宅。
除此之外,通信巨頭華為早在去年就有涉足地產的傳聞;家電企業海信已經做到青島地產的老大,康佳、TCL等也有所作為;發電企業國華電力在北京CBD區域投資了華貿中心;上海復星高科技公司旗下的上海復地,經過幾年的增長,已成長為地產領域的實力派。根據福州市物價局的測算,該市開發商的利潤率平均約為50%,最低的約20%,最高的超過90%。面對如此暴利,任何冷靜的商人恐怕都難以自持。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房地產商迎來了美好的幸福時光。房地產一輪又一輪的開發熱潮席卷全國,房地產商瘋狂圈地、拼命上項目、極力炒概念、火熱賣房子已成為各地經濟的熱點。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這幾年的富豪榜排名中,無論是福布斯版,還是胡潤版,幾近一半的人都是從事房地產或與房地產關聯業務的。
前些時,福州市物價局在全國率先公布了該市商品房的社會平均成本,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經測算,該市開發商的利潤率平均約為50%,最低的約20%,最高的超過90%。地產界名人潘石屹曾經坦承:過去的兩年,房地產商都賺了大錢。
更有業內人士透露:“房地產利潤在100-200%。”而按照一位投行經濟學家的估計,房地產商的自有資本回報率可以達到500%。面對如此暴利,任何冷靜的商人恐怕都難以自持。逐利是資本的天性。在地產熱潮之下,出現“三外現象”仿佛順理成章。清華紫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大龍坦承:“IT公司做房地產是由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這個說法,用到其它高科技企業身上想必同樣合適。
除了利潤豐厚以外,房地產領域進入門檻較低的特性,也決定了處于產業金字塔頂端的高科技企業能夠輕松邁進。事實上,地產領域進入門檻只有兩個,一個是土地,一個是資金。只要擁有充裕的資金,能找到土地資源,就等于獲得了進入地產領域的通行證。而在人才方面,則更不成問題。眼下房地產公司為數眾多,找幾個職業經理人易如反掌,而設計等環節都可以由外包去做。
高科技企業掌握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其研發能力更是關乎國家前途的戰略問題。如今高科技企業紛紛進軍地產淘金,會不會對其資本流向、自身選擇及發展造成影響?與其它進軍房地產的流通、紡織、食品等企業不同,高科技企業掌握著相關領域的核心技術,其研發能力代表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格局。在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下,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卻紛紛騰出手來,圈地淘金,不能不引起高度注意。
有人認為,高科技企業分兵地產,有可能影響到其企業形象和營銷戰略、資金鏈、人才吸引等問題。因為高科技企業的競爭力在于其高技術含量,而房地產屬于低端的傳統的行業。涉足地產,企業的高科技形象有可能會打折扣,并因此影響原有業務的營銷和對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同時,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一旦進入必然導致企業運營成本急劇上升。此外,潛在的資金鏈的斷裂的風險,可能會把自己的老本行牽連進去,風險相當高。
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進程中,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始終是一個“軟肋”,現狀更無法令人樂觀: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較大的對外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主要靠進口。尤其是在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核心專利上,中國基本上受制于人;在一些關鍵技術,尤其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裝備制造業,中國主要都是依賴進口,處處存在被別人“卡脖子”的危險。中科院院士甘子釗說,他曾經考察過國內的一些集成電路企業,它們的特征是核心技術深度依賴國外廠商,一旦國外停止供應核心技術,15天之內只能停產。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起步本來就晚,剛剛有所成就的高科技企業,更需要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加強自身研發能力,降低對外依存程度。
不久前,深圳德思勤投資咨詢公司董事長龍固新曾經說過,聯想、TCL、華為等都來做房地產,表面看來不是主業,其實體量都非常大。別的國家沒有像中國這樣的,什么企業都來做地產。經濟學家郎咸平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國際大公司里面就很少房地產公司。現在內地很多做得很好的專業企業去做地產,這是中國企業的悲哀。
盡管地產暴利催生了大批受益者,然而一旦泡沫破裂,高科技企業將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危險,我國科技競爭力也難免傷筋動骨。
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技術依賴遠比資金依賴、市場依賴更加深刻和難以擺脫。產業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前沿和戰略高技術是引進不了的。而發展航天、核、微納米、激光、關鍵材料、信息、生物、能源等領域戰略高技術則不僅事關國家安全,還事關中國的科技乃至現代化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
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與當地居民人均年收入相比,房屋價格已上漲到令人可怕的程度。而房產的真正價值,是與當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勞動力價格、建筑材料價格是密切相關的。從長遠看,過高的價格在其它因素的打壓下,必然存在理性回歸的動力,任何政府的優惠政策或商業上的奇跡都抵擋不住。
不能忘記,90年代初期在海南上演的一幕:一夜之間,誕生了數百位千萬富豪乃至億萬富豪。一時,近千億資金涌向海南,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房地產開發與投機高潮。海南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炒過,到處是工地,房子沒有蓋,僅僅憑著一張圖紙就可以被人們擊鼓傳花炒來炒去。最后,房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少數人的暴富,最終卻以金融機構的巨額壞賬為代價。
涉足房地產是要巨額的資金作為前提的,稍有不慎則可能導致大量資金被占用,無法解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認為:“如果出了問題就會使整個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可能會把自己的老本行也牽連進去,風險相當高”。
可以想見,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高科技企業積累的巨額資金流,就會凝固在荒天野地里的瓦礫堆和爛尾樓中。那么,這些高科技企業絕對逃脫不了傷筋動骨甚至轟然崩塌的命運。并且,不管是對于社會經濟還是單個企業,這種打擊絕非一兩年就能恢復。果真如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