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投資者溝通,要找準對象
企業高管在與無關緊要的投資者的溝通上花費了太多時間。本文論述了如何甄別重要的投資者。
Robert N. Palter, Werner Rehm, and Jonathan Shih
許多企業高管在與那些大可不必理會的投資者的溝通上花費了太多時間。尤其是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他們經常在并不清楚哪些投資者真正重要的情況下,投入過多時間與投資者進行一對一會談,出席投資會議,以及參與其他股東溝通活動1。
部分原因在于太多企業采用傳統的方法來細分投資者,導致對投資者的動機和行為只有膚淺的了解。例如,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投資者關系團隊,他們模仿投資者用于細分企業的傳統方法,試圖將投資者定位為增長型或價值型投資者。他們預期,增長型投資者的投資額會較大,因此,如果企業能說服他們購買自己的股票,企業的股價就會上漲。這種預期是錯誤的,因為許多增長型投資者都是在股價上漲后才買進。更重要的是,傳統的細分方法難以揭示投資者買進和賣出股票的決策方式。例如,一個投資者對一只股票通常會持倉多久?該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集中度如何?哪些財務和運營數據對該投資者最有用?我們相信,對上述及類似問題的答案可以為企業對投資者進行分類提供更佳洞見。
一旦企業按照正確的分類方法對投資者進行細分,就能迅速甄別出最重要的投資者。我們將這些重要投資者稱為“內在型”投資者,他們會將投資決策建立在深入了解目標企業的戰略、當前業績以及創造長期價值的潛力的基礎上。與其他投資者相比,他們也更有可能支持企業管理層度過短暫的動蕩期。高管們如能主動與內在型投資者接觸,而將其他投資者交給投資者關系部門去接洽2,就能減少在投資者關系上投入的時間,并傳遞更清晰、重點更突出的信息。其結果是,企業的內在價值與其市值將更好地趨于一致,而這正是投資者關系的核心目標之一3。
更好的細分
沒有一個高管會在不了解重要客戶如何做出購買決策的情況下就與其接洽;但許多高管常常在不了解投資者的投資標準的情況下就與其溝通。我們分析了一般的持倉期、投資組合集中度、參與決策的專業人員數量、平均交易量以及投資者對目標企業開展研究時所要求的詳盡程度。這些分析表明,投資者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
內在型投資者
內在型投資者只有在對目標企業創造長期價值的內在能力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后才會作出投資決策(圖1)。這種審查通常需要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我們估計,內在型投資者持有美國股市20%的資產,其交易量占到美國股市交易量的10%。
我們采訪了20多家內在型投資者,發現他們的投資組合比較集中——其持有的每只股票平均占到其投資組合的2%~3%,最高可能達到10%;而其他投資者平均每只股票在投資組合中所占比例還不到1%。同時,內在型投資者每位分析師負責的股票數很少(4~10只企業股票),且持股時間長達數年。他們一旦投資,這些專業人員就會支持當前的管理層和企業戰略,以度過短暫的動蕩期。考慮到內在型投資者所做的各種努力,高管們在與其主動接觸時,可望獲得他們的全力關注,因為這些投資者會花時間來傾聽、分析并提出有見地的問題。
這些投資者對企業的內在價值與其市值趨于一致也能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因為一旦他們進行交易,其交易量會很大(圖2)。內在型投資者還會對股市產生心理影響,因為他們能很好把握交易時機的聲譽增強了對其他投資者的影響力。內在型投資者影響力的一項明證是:互聯網上有很多網站(如 GuruFocus.com、Stockpickr.com 和 Mffais.com 等)都在追蹤著名內在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動向。
技術型投資者
技術型投資者包括由計算機運行的指數基金和用計算機模型來指導交易的投資者,他們根據嚴格的標準或規則做出投資決策。我們將所謂的“壁櫥式指數基金”也歸入此類投資者中。壁櫥式指數基金是一些大型機構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組合規模較大,與指數基金類似,但他們并未將自己定位為指數基金4。
我們估計,美國股票總資產的32%左右為各種純技術型投資基金所持有。由于技術型投資者的決策方式無法真正采用定性決策標準(如管理團隊的實力或企業戰略的優勢),因此投資者關系不能影響這些投資者將一家企業的股票納入某個指數基金。與此類似,這些投資者的定量決策標準(如購買具有低市盈率的股票,或購買不超過特定規模的企業股票)是基于精確程度或高或低的數學模型,而不是基于對目標企業基本戰略和價值創造能力的洞見。
在壁櫥式指數基金中,每一位專業投資人員平均要管理100~150只股票,因此他們不可能開展深度研究,投資目標企業的管理層也無法通過會晤來影響其投資決策。每一位專業人員管理眾多股票,部分反映了大部分壁櫥式指數基金都是大型投資公司旗下成員這一事實,這些投資公司對基金經理與研究人員的職責做了區分。相比之下,內在型投資者的經理們則對其投資組合中的每家企業都有深入了解。
交易商
交易商團隊中的專業投資人員尋求短期財務收益,他們在新聞消息上押寶,例如一家企業的季度每股收益 (EPS) 可能將高于或低于市場預估值,或者一家藥品生產商近期報告其臨床試驗進展不順利。交易商控制著美國大約35%的股票資產。此類投資者并不想真正深入了解目標企業,它們尋找優質信息的目的只是為了達成交易。這并不是說交易商不了解企業或行業;與此相反,這些投資者密切跟蹤關于企業或行業的新聞,并且經常與企業直接接觸,尋求可能在短期內產生重大影響的微妙變化或洞見。不過,此類投資者的每位專業投資人員平均要跟蹤20只或更多股票,并且快速地買入賣出,以求在短期內(可短至數日乃至數小時)獲取小額收益。因此,企業高管們沒有理由在交易商身上花費時間。
突出重點的溝通
大多數投資者關系部門都能建立我們描述的這種細分。它們還應考慮更多層面的信息,比如投資者是否持有(或計劃持有)一家企業的股票,或是否已投資于該企業所在行業的其他企業。對投資者進行徹底的細分,從而甄別出成熟的內在型投資者,將使企業能更成功地管理其投資者關系。
不要過度簡化企業發出的信息
內在型投資者作出了大量努力來了解目標企業,因此不要將對企業戰略和業績的討論簡化為對新聞媒體或交易商發布的簡訊。企業管理層還應對企業當前業績及其與企業戰略的關系等相關詳情持開誠布公的態度。正如一位投資組合經理所言,“我不想得到內幕消息,但我確實希望管理層在與我談到他們企業的業績時能坦誠相告。如果他們回避討論或不愿解釋,那么不管相關數據看起來多么吸引人,我們都不會投資。”
在正確的語境中解讀反饋
大多數企業都同意,在制定戰略和建立與投資者的溝通時,了解投資者的觀點是有幫助的。但是,企業管理層經常依賴與投資者及賣方分析師的會談簡報來獲取信息,這些會談的內容包括從戰略、季度收益到股票回購等所有事宜。這種方法難以讓管理層將投資者的觀點與他們對企業的重要性或與他們的投資戰略聯系起來。細分方法廓清了每一位投資者的目標和需求,使企業高管能在正確的語境中解讀投資者的反饋,并據此權衡各種信息。
優化分配管理層的時間
首席執行官或首席財務官應該只花時間與最重要、相關知識最豐富的內在型投資者溝通,這些投資者配備有專門研究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專業人員。此外,如果股票分析師已經安排了會客名單,那么,除非管理層認為安排會見的客戶是內在型投資者,否則,首席執行官應慎重考慮是否有必要出席會議。如果企業能集中精力與這些內在型投資者溝通,則很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大的影響力。
根據我們的經驗,內在型投資者認為,企業高管花在與投資者相關活動上的時間不應超過大約10%,因此,管理層最多只應與15~20家投資者主動接洽。投資者關系部門應確定最重要的投資者,定期審查投資者名單,并使管理層免受并非重點溝通對象的分析師和技術型投資者的電話打擾。只有當股票分析師的報告能為解讀復雜的新聞提供重要渠道時,高管們才應該與股票分析師溝通;否則,投資者關系部門完全可以向分析師們提供所需要的任何現有相關數據。
營銷高管常常根據客戶所采用的決策流程來細分客戶群,并針對最重要的客戶定制企業形象和大型廣告活動。企業在投資者關系上也可以采取類似的精確分析,并從中獲益。
作者簡介:
Robert Palter是麥肯錫多倫多分公司董事;Werner Rehm是麥肯錫紐約分公司副董事;Jonathan Shih是紐約分公司咨詢顧問。
作者謹向Jason Goldlist 和 Daniel Krizek為本文和基礎分析工作所作的貢獻致謝。
注釋:
1包括各種溝通活動,如年度股東會議、與賣方分析師會談、季度收益電話會議和市場最新情況通報會等。
2本文只討論機構投資者,因為企業管理層通常在他們身上花費的時間最多。我們也排除了行動主義投資者,因為對企業管理層來說,他們代表了一個不同的投資者關系問題。
3如果這一目標看似與直覺相悖,則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考慮。顯然,價值低估是企業上下都不愿看到的。而價值高估則遲早都會被糾正。而對于那些在股票價值被高估時獲得股票期權的董事會成員和員工們來講,這一糾正會使得其持有的股票期權貶值,從而讓他們感到煩惱。
4有關“壁櫥式指數基金”的更多討論,請參見 Martijn Cremers 和 Antti Petajist 合著的 How active is your fund manager? A new measure that predicts performance,美國金融學會 (AFA) 芝加哥會議論文,2007年1月15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