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幫后拉鏈女靴樣板的取蹺方法
整幫后拉鏈結構女靴因其款式大方時尚,材料柔軟,穿著舒適,配以不同的楦底,廣受各年齡階段女性的歡迎。但由于該結構類型的鞋款比較特殊,取蹺難度大,也給生產設計人員帶來不少麻煩。本文介紹一種取蹺方法,通過控制一些數據完成取蹺,制得的樣板在手工繃楦條件下也不難服楦,該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強,能夠快速方便地分析問題所在的優點。
下面以一款矮靴(靴筒高至楦統口)幫面樣板為例來說明取蹺方法。
制作步驟
一. 貼半楦,畫中線
二. 展平(見圖2)
展平時把皺褶均勻地分散到底邊,且背中線處無褶。然后在后弧處加上一定的材料厚度量(鞋里、主跟等材料的厚度)。
三、取蹺
取蹺的過程,應保證樣板的背中線及統口長度與楦面相等,底邊允許適當縮短。
1.畫后半部分:將模板背中線的最凹處(自己感覺是最凹處即可)與樣板對折線對齊,讓背中線兩端超出對折線,統口端不應超出過多(小于15MM即可)。然后在樣板上畫出模板的后半部分,包括背中線,統口線,后弧線及相對應的底邊線。
2.畫前半部分:以模板背中線最凹處為旋轉中心,旋轉模板至背中線與對折線相切,然后描畫出背中線及底邊線。(見圖3)
3.修正
(1)后弧 A上段f:主要修正統口寬度,使樣板統口寬度與楦面統口寬度一致。將模板超出對折線的部分補在后弧線。
B下段:比較楦面前尖中點,最凹點至后弧最凸點,最凹點間距離與樣板上這兩段距離的長度之差。樣板比楦面短的部分補在后弧下段,樣板可比楦面短10MM—12MM。
C將上下段圓滑連接,新后弧的彎曲變化不能太大,否則將影響縫拉鏈的質量與工效。
(2)底口:圓滑連接底口,作出里外懷。
(3)統口前端:將統口前端修成圓弧。
4.放繃幫量(見圖4)
從前尖至后弧的底口放出12MM—16MM的繃幫量。
說明:
1. 樣板的統口前端至后弧最凸點間距離比楦面短,導致該處較緊。在繃幫時應先把后拉鏈拉開,前幫服楦后,再合上拉鏈。
2. 樣板的前尖至后弧的最凹點,最凸點間距離比楦面短,必須用力拉伸,使得材料延伸,方可服楦。
3. 試制時若統口前端下降很多,應調整取蹺步驟1。
若統口前端下不去,應調敕取蹺步驟1或3
后弧上段不服楦,應調整取蹺步驟3或1及步驟A
繃幫量不合適,應調整取蹺步驟3或2及步驟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