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悠揚青竹搖:拉祜族
拉祜族姑娘
川流不息的瀾滄江水哺育了勤勞勇敢的拉祜民族。為了生計和逃避戰亂,拉祜先民從遙遠的北方“北氐南氐"、"牡必密必"來到水草豐美、土地肥沃的"勐緬密緬"(今臨滄市)和瀾滄牡密(今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開發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廣闊山區。那是白云深處拉祜先民開創的美好家園,在逶迤山林中透出一種獨特的樸素與神秘。
拉祜族自稱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稱"朋雅佩雅",意為葫蘆的兒女,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雙系大家庭在20世紀末仍有遺存。1953年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至1990年又先后成立了孟連、雙江、鎮沅三個拉祜族等多民族自治縣。其中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單一拉祜族自治縣,那是美麗的拉祜山鄉,人間的世外桃源,也是聞名遐邇的普洱茶文化發祥地之一。
傳說至高無上的厄莎神,創造了天地日月,創造了孕育人類的葫蘆籽,始祖扎迪和娜迪從葫蘆里出來繁衍了人類,從此有了拉祜族。拉祜族是用歌舞抒寫歷史的民族,"說千來了說萬來,打開葫蘆人類來"拉祜族從葫蘆里誕生。"扎迪是厄雅的兒子,娜迪是莎雅的姑娘,扎迪是葫蘆的兒子,娜迪是葫蘆的姑娘"葫蘆是拉祜族的吉祥物。"蘆笙吹響跳起來,舒心的歌兒唱起來"拉祜族離不開蘆笙。男孩從七八歲就開始學吹蘆笙,民諺"谷子黃,拉祜歡,山山嶺嶺蘆笙狂",就是拉祜族蘆笙歌舞盛況的真實寫照。傳統上成年男子出門身上至少帶有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葫蘆笙。日常生活中人們用葫蘆保存籽種,表示五谷豐登;飲用葫蘆水,表示健康長壽;房屋、生產工具、衣物等有葫蘆標志,表示吉祥如意。
委婉動聽的拉祜5聲音階也源于蘆笙的傳說。相傳人們為了感謝厄莎創造萬物,賜人類籽種,教人耕作,五個兄弟團結一心,用葫蘆和五根金竹管制成了感恩厄莎的蘆笙。金竹黃竹有節子,拉祜也有年月日,傳統盛大的拉祜年"科尼哈尼"不僅辭舊迎新劃分年節,更是拉祜族祈求糧食豐收、人丁興旺、民族團結的美育禮儀節日。"桃花年來到,李花年來到。百鳥千鳥啊,聚在蜜糖花樹上,千人萬人啊,歡聚在科尼哈尼。男的過年穿新衣,女的過年穿新衣,吹起金竹葫蘆笙,吹起泡竹哩嘠嘟,雙腳跳起蘆笙舞,開口唱起過年歌。在這歡樂的李花年里,在這歡騰的桃花年里,大年四天是女人的年,小年三天是男人的年。糯谷種子當福種,飯谷種子當壽種,桃花插在糯谷種,李花插在飯谷種,一對粑粑做年禮,一對蜂蠟做年花,一棵青松栽年樹,一對甘蔗靠兩邊,松樹常青樹,甘蔗甜心里。"拉祜族用最隆重最具民族性的蘆笙歌舞迎接美好的明天。
璀璨絢麗的葫蘆神話和蘆笙歌舞,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拉祜民族。人們在節慶和婚喪嫁娶時,常通宵達旦歌舞不息。當聽到著名電影《蘆笙戀歌》主題曲《婚誓》時,你能感受到人間真情的質樸甜美;當拉祜人民跳起蘆笙舞時,你體會到的是祖先的智慧和自強不息團結向上的民族精神;當拉祜人民跳起歡快熱烈的拉祜擺舞時,你感受到的是民族蓬勃發展的朝氣。
根據拉祜族歷史文化發展的需要,1992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法定葫蘆節"阿朋阿龍尼"為拉祜族全民的節日。拉祜族葫蘆節和瀾滄縣、雙江縣蘆笙舞已被收錄在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拉祜族用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劃分村寨。村寨有寨門、寨神、佛堂、神林、墳山、水源林、耕地等。新中國初期,農業生產粗放耕種,保留著狩獵、采集和捕撈的生產傳統。土地公有,習慣上"蒿子開花隨人種"。主要種植旱谷、蕎、玉米等,耕地13年輪歇耕種。生產工具有鋤頭、鐮刀、釤刀等。拉祜族有著特殊的社會性別制度,女性撫養老人,繼承財產,家庭地位較高。村寨男性頭人決定村寨公共事務。改革開放后,土地承包,村民大量種植茶葉、甘蔗等經濟作物,逐漸適應了市場經濟,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摩托車、電視機等現代商品上山進寨。
神奇有序的筷子成雙,順天理男女和諧,歷史上卡些頭人的管理制度,自然資源管理的鄉土知識,詮釋了拉祜族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念。燒烤和舂類食品是拉祜族飲食文化的主要內容,燒烤雞、葉子包燒鮮魚、舂辣椒等深受拉祜同胞喜愛。拉祜族對燒烤的喜愛也融入茶文化中,民諺:"沒有茶喝會頭痛",拉祜烤茶是將茶葉在火塘邊烘烤至葉黃清香時加入滾燙的開水。為表達對客人的尊重,頭道烤茶主人自己喝,第二道烤茶敬客人。一碗噴香的烤茶,馨香繞懷,沁人心脾。純美的茶韻承載著拉祜人民廣交天下朋友的美好情誼。
改革開放后拉祜生活換新貌,苦聰山寨新生活,糯扎渡電站促發展,鄉村公路四方連,小車摩托處處跑,開辟茶園千萬畝,甘蔗事業喜人家,家家戶戶電燈明,電視廣播看得著,手機電話接不贏,科學發展奔小康。
勤勞拉祜,快樂拉祜,有如青竹年年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凝練萃取拉祜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與中華民族56個兄弟姐妹,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