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品牌設計師——王大仁
以后人們需要這樣來介紹王大仁—Alexander Wang獨立品牌設計師,以及,Balenciaga的創意總監。
一個月前,在巴黎世家創意總監的位子上坐了15年的Nicolas Ghesquiere宣布將在11月30日正式離開。他從1995年開始擔任巴黎世家副線的設計師,并在1997年成為巴黎世家的創意總監。
Nicolas Ghesquiere對于巴黎世家的意義被公認為僅次于品牌創始人Cristobal Balenciaga。除了很好地承襲和拓展了巴黎世家的設計風格,并在2000年設計了之后成為巴黎世家最著名的單品的機車包之外,他還是讓巴黎世家扭虧為盈的功臣。巴黎世家近幾年的銷售額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其品牌規模已經比2001年被GUCCI集團(現為PPR集團)收購時擴大了11?倍。
在Nicolas Ghesquiere宣布離開后,關于誰將成為他的繼任者成為了時尚圈熱烈討論的話題。
Christopher Kane曾一度被確認會成為巴黎世家的新任設計總監。他只比王大仁大了2歲,擁有自己的同名品牌,并同時是Versace副線品牌Versus的設計師。不過幾乎在他否認加入巴黎世家的同時,Christopher Kane也與Versus友好分手,完全專注于自己的品牌。
除他之外,Mary Katrantzou和Joseph Altuzarra也都曾出現在巴黎世家首席執行官Isabelle Guichot的“挖角列表”上,他們都是擁有同名品牌的獨立設計師,并都出生于1983年。
大品牌開始習慣在獨立設計師的圈子里物色自己的創意總監。Dior在2012年4月正式宣布Raf Simons為創意總監之前,王大仁以及另一位華裔獨立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也都被認為是有實力的競爭者。
但這個變化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突然。在Suzy Menkes看來,從30年前Karl Lagerfeld接手Chanel并將其帶上盈利的道路開始,設計師之于時裝屋的關系就變成市場導向的了。“如今的設計師再也不是品牌的靈魂所在。他們變成了動產,被雇傭然后被解雇,甚至會從刻著自己名字的品牌中被驅逐出去。”
現在,王大仁也將在Alexander Wang創始人之外擁有一個新的頭銜。
在2012年5月,接受采訪時,王大仁就沒有排除將來自己的品牌或者自己進入大集團的可能性。但他很清楚事物總有兩面性,“在大集團里,你可能會增長得更快,會有更多的資金做市場、開店,但你會永遠覺得自己是個雇員,而不是老板。”
品牌將設計師們作為大宗商品買入,就是對他們的商業價值有著明確的需求—重振品牌,或者對品牌現有的盈利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如果做不到,設計師們就會可能馬上在“春季大掃除”中被清理出去。
自巴黎世家在2001年被GUCCI集團收購,Nicolas Ghesquiere就開始遭遇類似的壓力。
2004年,曾是聯合利華冷凍食品部總裁的Robert Polet—人們背后叫他“冰淇淋男人”—出任GUCCI集團總裁。針對集團旗下Alexander McQueen、巴黎世家和Stella McCartney等品牌在2003年虧損達到1.1億歐元的狀況,Robert Polet給它們下了命令:如果在3年觀察期內不能實現盈利,集團將會考慮把這些品牌出售。
幸好Nicolas Ghesquiere在2005年的秋冬系列就大獲成功,不僅實現了盈利,還獲得了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以及麥當娜、珍妮弗·康奈利、妮可·基德曼的關注。
但對于從時裝屋的設計師開始一路成長起來的Nicolas Ghesquiere來說,商業與設計之間的矛盾一直困擾著他。
根據報道,Nicolas Ghesquiere這次的離開可能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埋下種子,Nicolas Ghesquiere那時開始被卷入一些財政問題,并同時對巴黎世家部分產品線加強商業化表示不滿。這對于Nicolas Ghesquiere來說是原則性問題—PPR集團明顯偏向商業而不顧設計專業的態度總有一天會影響到他自己的發展。因此他最終選擇離開。
這些不那么容易會成為繼任者王大仁的顧慮。
對于這個7年前才開始創立自己品牌的年輕人來說,他這一代的設計師,不僅僅是能設計出好東西,設計師自己也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在我看來,時尚就是穿著的衣服。到頭來,關鍵是把產品賣出去。”在王大仁對時尚的理解中,設計與商業從來就沒有分開來過。這讓他在設計時,總是把衣服的功能性放在首位,并且將成本、定價的可接受度這些商業的因素都在設計時一并考慮。
王大仁是那種真正關心銷售的設計師。當第一個系列被掛在商店里之后,他會馬上沖進店里,看他的衣服被掛在了哪里,是哪些人買了下來。他對紐約上東區的社交圈駕輕就熟,與同齡的明星、模特打成一片,王大仁自己本身所能帶來的品牌影響力也已經足夠。
“我們想要找到一個具有全球思考的人,他是一個全球公民,懂得數字世界,并且知道零售和時尚未來方向的人。”Isabelle Guichot描述了她想要找的巴黎世家新任創意總監。王大仁就對她的胃口—這個年輕的設計師不僅生于她所說的數字世界,而且能有辦法幫她把產品賣到全世界。這是王大仁對自己的品牌Alexander Wang正在做的事情。
自2005年創立,Alexander Wang目前在紐約和北京各擁有一家旗艦店,并在亞洲還開了9家直營門店,在全球范圍內擁有200多個銷售點。同時,Alexander Wang自有的電子商務網站目前支持50個國家,而其與奢侈品電商Yoox集團合作的網絡銷售平臺已經將產品銷售擴張到了法國、英國、意大利等23個國家。目前,網絡銷售在Alexander Wang的銷售中占到了30%。
這正是巴黎世家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巴黎世家去年在意大利、日本、美國和中國等地共新開了12家門店,目前在全球共有65家門店。根據巴黎世家的計劃,之后幾年的門店擴張速度將保持在每年10至15家左右。同時,電子商務和頂級買手店也是巴黎世家接下來將要重點鋪設的銷售渠道。
未來一年,巴黎世家計劃要全面打開中國市場—王大仁比任何外國名字更能讓人們記住。
“Alexander Wang很年輕,但極具全球視野。他擁有的中國血統和在美國的成長經歷都很有幫助。這讓他不僅擁有設計出為人接受的產品的天賦,而且他也能很自然地融入巴黎世家的文化。”PPR集團總裁Francois-Henri Pinault說。
Isabelle Guichot的想法更具體,“Alexander Wang在設計各領域的橫向發展也是他很大的一個優勢,他既對成衣設計有很大的興趣,同時也擅長配飾的設計。” Alexander Wang曾在2010年和2011年連續獲得CFDA配飾設計師獎。
“從巴黎世家的傳統中可以承襲下來的東西很多,現在我們在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這顯然還不夠。”在Isabelle Guichot的計劃中,巴黎世家接下來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男裝、鞋類、香水、珠寶、眼鏡等產品線。
Karl lagerfeld也挺認同Isabelle Guichot的選擇。“如果想要找一位設計師來接替Nicolas Ghesquiere,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一位風格完全不一樣的設計師。如果Francois-Henri Pinault希望借此拓展市場,那么Alexander Wang絕對是最適合的人選。他的作品更容易駕馭,他本人的性格也很開放,非常擅長溝通。”
但對于王大仁來說,現在還有另一件事情要考慮清楚—Alexander Wang這個品牌之后要怎么發展。
巴黎世家在宣布新任創意總監的任命時特地提到,“在兼任巴黎世家的新職務的同時,Alexander Wang會繼續履行他自己獨立時尚品牌的職責。”這意味著,王大仁不僅要迅速地適應巴黎世家的風格和文化,同時還要照看好自己正處于上升期的生意。
在他之前,更多的獨立設計師加入奢侈品集團的原因往往是因為自己的獨立品牌被收購,比如以前的Jil Sander,或者同屬于PPR集團的Alexander McQueen和Stella McCartney。這的確能夠省去設計師很多照管生意的精力,但資本集團對利潤的壓力也讓他們無法承受—這往往成為他們后來離開的原因。
但現在更多的設計師在擔任大品牌的“總監”的同時,也會保持自己品牌的獨立性,例如LV的Marc Jacobs和剛剛加入Dior的Raf Simons。他們證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對于王大仁來說,好處是4年前他從Marc Jacobs挖來了Rodrigo Bazan,現任Alexander Wang總裁,可以在生意上幫他節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他現在最重要的是,在2013年至2014年秋冬巴黎時裝周做巴黎世家創意總監的首次亮相。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我想要立即看到巴黎世家的檔案,了解品牌背后的文化。”Isabelle Guichot說,她與王大仁剛談完新任創意總監的合作,王大仁就已經進入了總監的工作狀態。“他當然可以,就算睡在那些檔案上也沒問題!”
那位剛剛離開巴黎世家的Nicolas Ghesquiere則正在準備專心運營自己的獨立品牌。12月4日,他在Twitter上的個人賬號開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