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營銷體系漸趨豐滿 “中國+周邊”服裝業布局成氣候
2016年中國紡服出口首現兩連降,原因在于主要出口市場經濟復蘇緩慢,外需疲軟;外部環境不穩,影響出口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升,傳統優勢進一步弱化;產業及產品轉移導致我國產品在主要市場份額逐步縮小;人民幣貶值,以美元統計的出口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東南亞各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十分引人注目。近幾年盡管也被最低工資法令、生產安全隱患、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所困擾,但是東南亞各國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商參與采購。
面對歐美市場,中國與東盟國家,尤其是越南的競爭依然激烈。中國仍是美國紡織服裝行業最主要的供應商,越南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正在持續增長。在亞洲,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印尼先后成為國際服裝品牌的代工基地,而越南正以最突出的地區環境優勢脫穎而出。
在這些國家中,越南的地區環境明顯優于其他幾國。越南電力充足,水資源豐富,政治穩定,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制衣工的效率大概是中國的70%至80%,遠高于其他幾個國家。越南紡織服裝行業吸收了約200萬個勞動力,紡織服裝已成為越南最大的出口產品。
不過目前,越南在原材料方面有270萬噸的投資缺口,紡紗業需要1070萬紗錠的投資,面料生產方面仍有91.5億平方米的投資缺口。為支持本土制造商的發展,越南政府啟動了“越南紡織村”模式。另外,當前,更多的國際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選擇所謂的“中國+周邊”布局,把采購產業鏈覆蓋到整個東南亞乃至非洲。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紡織業最主要參與者,相關產業鏈發展也較為完備。由于受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轉型,勞動力價格上漲,原材料價格波動等一系列發展陣痛問題影響,中國紡織業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站在了未來發展機遇的十字路口。為應對國際市場采購形勢的變化,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布局全球。
“中國紡織服裝外貿新形勢有一種新趨向,就是國際營銷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新興貿易方式表現活躍。特別是在近幾年,企業通過設立海外辦事處、研發中心、直營店及并購國外品牌等方式,迅速拓寬銷售渠道。”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錫安在主旨發言中分析了當前企業“走出去”的4種形式。
一是設立海外辦事處或收購當地貿易批發企業。招聘當地營銷人才,搭建接單平臺,直接從大型賣場、百貨公司以及品牌連鎖店等渠道承接第一手訂單。二是在海外設立產品設計研發中心和展示中心。聘請當地專業設計團隊,整合海外設計資源,加強款式設計,緊跟時尚前沿,捕捉市場機會,配合相應的營銷團隊,將產品打入最終的零售渠道。如迪尚集團在英國設立研發中心等。
三是投資并購或參股國外成熟品牌、或在海外注冊推廣自有品牌。例如,江蘇云蝠先后在美國收購或注冊了6個女裝品牌,在美國有200多名員工負責設計研發和銷售,其年出口額70%以上為自有品牌出口。四是一些已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在國外通過開設直營專賣店或進駐百貨商店等方式開展國際化經營,如上海絲綢集團旗下的LILY、江南布衣等女裝品牌,以及李寧、361度、特步等運動品牌。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出口下行壓力,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逐步增強,“走出去”的步伐將越來越穩健。近些年,外貿出口企業積極研發設計,提升行業整合和增值服務能力,做出色的供應鏈管理者。
比如,海聆夢公司除自建5個織造和縫制工廠外,還發展了30多家配套織造和印染廠為合作工廠,形成了穩定的產業化供應基地,在客戶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江蘇國泰集團為品牌商、大客戶量身打造個性化服務,將辦事處、樣品間和接單中心設到國外大客戶的樓下,讓品牌商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一些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跨國布局原料加工生產,建設棉花、羊毛、化纖等境外原料基地,穩定了生產所需的原料供應。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