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否利空出完 棉價有望回暖?
近日熱議棉價走勢。某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棉花有明顯回穩信號。棉花是否利空出完,棉價有望回暖?
第一,期貨價格結束下跌,逐步回升。自儲備棉輪出第2個工作日起,鄭棉期貨即進入下跌通道。3月22日鄭棉CF1705合約成功擊破15000元/噸壓力位,較3月7日最高價下跌1600元/噸左右。近兩日鄭棉回漲明顯。
3月23日主力CF1705合約收漲,開盤15000元/噸,收盤1532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上漲350元/噸,成交量增加,給市場帶來回暖信號。ICE期棉也結束連續2個交易日下滑走勢,3月22日ICE期棉5月合約較上一交易日上漲0.5美分/磅,報收于77.34美分/磅,創本周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第二,儲備棉輪出結束量價齊跌局面。截至3月23日儲備棉成交率71.85%,平均成交價14774元/噸(較前一日上漲27元/噸),折3128級15987元/噸(較前一日上漲66元/噸)。本周儲備棉成交率維持70-80%之間(除3月22日成交率僅58.01%),成交均價也14600-14800元/噸區間,相對平穩。有業界認為,儲備棉成交率、成交均價都在理性范圍之內,這種平穩局面有利于對整個棉價引導。
第三,現貨波動不大。截至3月24日黃河流域新疆“雙29”、“雙30”手采棉(馬值B2)倉庫提貨價16100-16250元/噸(公定、含稅),價格平穩。3128級地產棉(馬值C2)價格15500-15600元/噸,4128級15100-15200元/噸,銷售進度平穩,成交不多,在實際成交過程中企業一般有50-100元/噸優惠,由于地產棉分布較零散,多數都是廠家送貨上門銷售。
從以上3個方面來看,棉價止跌跡象明顯。棉花一旦止跌,利多因素就將逐步占據主導,隨著儲備棉輪出給市場帶來的利空壓力逐漸消化,棉價或將迎來穩步上升的走勢。棉價止跌跡象明顯 是否利空出完?
相關鏈接:
分析市場外圍環境表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根據特朗普新政,美國財政政策將較為寬松、貨幣政策略為收緊。若相關政策取得進展,美國政府、金融業、企業以及家庭加杠桿概率劇增,有可能推動美國GDP提高到4%的增幅。
二是與2016年寬松的資金環境不同的是,2017年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商品交易所,其工作基調意在控風險、去杠桿,其監管機制將繼續處于緩慢升級態勢。
三是今年大宗商品行情由2016年的普遍大幅上漲轉為明顯分化,棉花期貨與石油市場的聯動關系或將比幾年前更為密切,包括新能源、頁巖油及頁巖氣等在內的大能源市場對石油價格區間的上軌構成較強抑制,美國與俄羅斯關系由“冷轉溫、再轉冷”,中東主要國家與美國政治分歧加大,均對石油價格上行帶來壓力,進而牽制棉花期貨市場。而上年借助大宗商品行情上漲,棉價大幅攀升。
四是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2017年1-2月份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零售額同比下降1.6%,日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1.9%,但降幅相比上年同期的-5.5%及-5.8%均有明顯收窄。中國2017年2月份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4586.77億美元,同比下降24.6%。剔除部分匯率因素(2016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2016年1-2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54,2017年1-2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88,使得以美元計價的紡服產品價格下調,進而影響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可以看出紡織品、服裝出口仍差強人意。盡管中國紗、布市場回暖跡象明顯,但與棉花原料相比,下游紡織品、服裝終端市場熱度明顯不足,棉花產業鏈全面轉暖尚未到來。
五是追溯棉花行情數據,16000元/噸水平附近的國內棉花現貨價格、17000元/噸的鄭棉、80美分/磅的ICE期棉處于2000年度以來較高區間(剔除2008年國際金融引發行情)。在投融資環境趨緊、成本增加以及終端市場升溫相對緩慢背景下,高企的原材料對產業鏈中下游環節企業擴大再生產所形成的抑制作用將愈發明顯。壓縮原材料及產成品庫存、提高資金周轉率,控制風險敞口、增強企業運營效率,或將成為實體企業管理者的必修“作業”。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