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服裝零售環境情況并不樂觀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記者了解,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上月“雙十一”單日銷售額盡管已達180億美元,但包括實體店在內的更大的零售環境情況并不樂觀。這是為什么呢?
根據百度公司數據以及第二電商平臺京東的數據顯示,11月商場與餐館客流量有所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與電影票房收入銳減,而汽車行業則由于相關減稅政策而喘了一口氣。
通過淘寶網、京東網站等在線平臺,越來越富有的中國消費者如今的品味更加精細復雜,喜歡購買價格更加昂貴的日本產尿布、巴西堅果或德國廚具。除了這般“瘋狂”的購物傾向,將于本周二發布的官方數據或將顯示不那么強勁的線下市場環境。
據媒體報道,上周五對多位經濟學者調查顯示,11月零售銷售或將升至10.2%。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月銷售增長為10%,為過去十年內最低谷。
“中國的雙位數增長現狀正對該國零售業產生重大影響,”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中國區總經理虞堅(Jason Yu)在最近一份報告中寫道:“網絡銷售大規模增長正受到在線購買品類日益多樣化、進口產品以及消費者從折扣銷售中獲得巨大收益推動。
據日均搜索次數高達60億次并主宰中國手機端地圖App市場的百度公司旗下百度指數數據,今年11月消費者到訪商場與餐館的數量較10月有所減少,該數據來自對手機端用戶所在位置的追蹤。
國內游客人數同樣出現下降,主要因為十月旅游業出現了高基數——“國慶黃金周”期間有數億中國游客出行。
京東旗下的京東金融則稱從食品到家具全部品類產品銷售額均創下歷史新高。每年11月交易數量飆升,其中貢獻來自包括每年11月11日的網上購物狂歡節。
澳大利亞西太研究所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0月的117.1跌至11月的114.9,消費者對大型家用商品購買意愿不甚強烈。
“從2014年跌入谷底之后,過去兩年來消費者情緒有了逐步改善,但如今似乎又再次失去方向,”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駐悉尼的高級經濟學家Matthew Hassan在一份聲明中寫道:“由于消費者信心仍然遠遠低于長期以來平均水平,以及消費者依舊關注就業保障與經濟發展前景,消費勢頭復蘇顯然還很渺茫。”
{page_break}相關報道
中國數字化消費讓世界開眼
12月12日,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持續3天的支付寶口碑雙12狂歡節趨近尾聲。截至12月12日17時,累計總共有1.1億人參與“雙12”線下消費狂歡。這是中國數字化消費奇跡的又一明證。事實上,在網購和網絡支付上,中國市場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數字化消費的空前發達,正在改變商業形態和人的生活狀態。

增速“令人頭暈目眩”
“中國消費者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全世界最富有的群體。但在如何購物和如何支付方面,他們比很多發達國家的消費者超前很多年。在這方面,他們正在徹底改變消費金融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操作方式。”匯豐銀行(HSBC)亞太區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主管凱文·馬丁撰文稱,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正在以令人頭暈目眩的速度在中國興起。
今年“雙11”購物節當天,中國電商平臺全網總銷售額約1770億元,僅天貓商城銷售額就達到1207億元;與之相比,美國今年的“黑色星期五”,盡管也創下了交易額新高,但僅有33.4億美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48億,在用戶增長的同時,網絡購物市場也保持著快速、穩健增長趨勢。其中,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01億,手機網絡購物的使用比例由54.8%提升至61.0%。
生活方式日漸變遷
更讓外界矚目的是,如今體量巨大的中國數字化消費市場,是在過去短短十幾年間發展起來的。
凱文·馬丁發現,到2000年,中國內地還僅有1.7%的人上網;如今,中國有超過7億互聯網用戶,網絡普及率超過50%。電子商務在這個過程中水漲船高,2003年時,中國電商銷售額還幾乎為零,到2015年則已飆升至近6000億美元。
僅以剛剛結束的“雙12”為例,這個從2014年才開始的“互聯網+線下”購物節,僅僅到第三年,就發展到了今天的規模。數據顯示,中國每兩家超市便利店、每四家大型購物中心、每十家餐廳中,就有至少超過一家加入了今年的“雙12”。今年12月10日是周六,也就是“雙12”的第一天,總共有4900萬人走上街頭,用支付寶搞定了自己的吃喝玩樂。
在中國傳統商業被電子商務大大改變的同時,人們對生活方式的理解也與過去迥然不同。在一線城市,只帶手機出門已經不再是愿景,而是許多人的現實。例如,12月8日,騰訊和星巴克宣布達成合作,在其大陸地區的2500家門店,只需打開微信二維碼,3秒之內支付就能完成。這樣的支付便捷度,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難以想象。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