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 棉花均有較大的壓制
短期影響因素在目前看來,都是可以隨著時間而解決的,而中期影響因素目前看來確定性較高,因此整體壓制了棉花市場的走勢。此外,我們也看到雖然目前運輸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但由于期貨市場的升水比較明顯,軋花廠套期保值的積極性比較高,期貨倉單逐步增加,也形成了對市場的明顯壓制。市場預期12月運輸問題會得到緩解,進口壓力增加,屆時期棉面臨下行的壓力。紡織企業補庫的需求較旺,支撐現貨市場。紡織企業曾經在9月份補充了大量國儲棉,以應對目前青黃不接的市場。
國內方面,3月份國家必定拋儲,并且提前保障了國儲棉花公檢的數量,因此目前來看,明年儲備棉出庫的量可以得到保障,不會出現今年儲備棉不夠的情況。因為每月儲備棉的掛牌量將達巨量,可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所以本年度的新棉將在3月前集中銷售。也就是說,留給市場的銷售期僅僅只有3個多月的時間,對應的新棉數量約為300萬噸以上,而且還有數十萬噸的進口棉和市面上流通的國儲棉可以供應。
按照測算,以每月65萬噸的需求計算,2月底會結余棉花270萬噸左右,可以說壓力非常大。而實際上,在目前內外棉價差擴大到2000元/噸左右,且外紗相比內紗便宜500元左右的情況下,進口紗會重新占領市場,需求會萎縮,后期的結余量會更加大。
國際市場方面,今年風調雨順,主要產棉國均取得了較高的單產,面積穩中有升,產量增加明顯,同時消費方面增速比較緩慢。因為中國政府堅決去庫存,控制進口,所以中國庫存下降比較明顯,但國際市場少了中國這樣一個大買家,庫存則出現累積。
具體而言,中國庫存減少220.2萬噸,全球庫存減少187.6萬噸,除中國以外地區庫存增加32.6萬噸。全球當季產需缺口為187.5萬噸,是連續2年出現產需缺口,致使全球期末庫存累計下降508.3萬噸,其中中國累計下降410.4萬噸。從這點上說,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正在慢慢修復,主要是得益于產量的下降和消費的緩慢恢復。
只不過,體現在不同地區,中國和國際市場有明顯分化。因為本年度國際市場庫存的小幅累積,出口受限,所以國際市場壓力相對較大。因此,筆者認為,到明年3月以前,無論是中國的軋花廠和貿易商,還是國際市場上的賣家,均有較大的銷售壓力,需要盡可能的銷售棉花,以避免和全球性價比最高的中國國儲棉競爭市場,所以對整個棉花市場而言,后期的壓力均較大。由于中國進口存在年底用配額的情況,后期出口的支撐會明顯減少。印度方面,由于幣制改革,導致新花上市速度偏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