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頹勢難擋,鞋履行業也并不例外
11月30日,一度占據國內T恤市場前十名的港資服裝品牌鱷魚恤公布財報,截至今年7月,凈利潤暴跌99.1%,為45.5萬港元,營收則同比減少約29.41%至3.13億港元。其中,“成衣及相關配飾業務”收入下滑27%至2.59億余港元,虧損4956萬港元。該集團認為,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成衣業務表現疲弱和因投資物業的重估收入大幅減少。
難以延續往日風光的鞋服類大牌,并不止鱷魚恤一家。

昔日大牌紛紛隕落
曾是“青春時尚”代名詞的班尼路,門店數量在2012年一度超過4000家,但過去四年間幾乎每三天關閉一家門店,截至去年9月底,其門店總數不足3000家,年初更是以2.5億元交易的價格被母公司“賤賣”。
被譽為“中產階層生活時尚”的香港時尚休閑品牌Esprit雖然在本財年結束頹勢,由上一財年的凈虧損37億港幣發展成本財年的凈利潤2100萬港幣,但這仍然難以掩蓋主營業務的持續虧損態勢。
同為時尚服裝巨頭之一的港資品牌佐丹奴,巔峰時期營收高達逾58.48億港元,全球門店逾2600家。但由于銷售額下滑以及庫存問題,去年其門店數目減少81家,如今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中已經難覓蹤影。
服裝行業頹勢難擋,鞋履行業也并不例外
“鞋王”百麗發布的半年度財報顯示,營收19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9%,其增速為上市以來最低水平,凈利潤17.3億,同比下滑19.7%。且在截至8月底的上半財年,百麗的內地門店減少了近400家。根據百麗此前發布的二季度零售運營數據,該公司鞋類業務持續萎靡,二季度中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滑10%,已經連續十個季度未有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體育品牌分銷收入在今年首次高于女鞋收入。
百麗集團管理層稱,根據近兩個月銷售表現,鞋類業務將仍然承壓,未來幾年中國的鞋類行業可能面臨“更冷的寒冬”。
困境的背后:經濟低迷,創新不足
鞋服行業的時尚老牌們在經歷急速發展之后,業績突然轉向疲軟,除了與放緩增長的經濟有關,更多原因還在于行業本身。
國金證券研究員張斌認為,近期來看鞋服品牌零售企業調整幅度較大,未來預計還將進行調整,對于企業而言,轉型期相對長期且痛苦。張斌還指出,未來消費結構或走向兩極分化,處于中間地帶的企業可能受到擠壓。
原美邦服飾副總裁、上海良棲品牌創始人程偉雄則表示,鞋服行業的問題主要在于整體創新能力不足以及產能過剩。他對表示,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更新速度也不及國外品牌,再加上品牌建設力度不強,這些都令國內鞋服品牌難以吸引忠實的客戶群體。
部分企業重門店輕電商同樣是其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截至今年2月,百麗集團在內地自營網點超2萬個,但援引知情人士稱,其電商平臺長期以來只是用于清理過季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