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裝置平均生命周期過短 產能過剩日趨突出
PTA是我國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有機化學品,該產業是聯系石油化工和化纖紡織兩大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樞紐,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絕大部分PX用于生產PTA。再看其下游,我國PTA的主要用途是與乙二醇反應生產PET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進而生產滌綸長絲、滌綸短絲(紡織原料)及瓶級聚酯切片等產品。
《中國PTA行業發展研究與展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6月中國PTA行業處于關停狀態的PTA裝置產能超過1400萬噸/年,接近PTA總產能的1/3。缺少前瞻性規劃的過快發展很容易激發惡性競爭。2013年至今,中國PTA行業一直在微利甚至負利區間運行。專家預計未來5年內PTA行業仍處于嚴重產能過剩狀態,盈利水平長期低迷。
與亞洲其他國家的PTA裝置相比,中國PTA裝置平均生命周期過短,不但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期的收益,而且容易造成銀行不良貸款率高企,社會資源嚴重浪費。“由于產能過剩日趨突出,在激烈市場競爭過程中,部分市場競爭力較差PTA裝置不堪重負,處于長期關停狀態,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場退出機制,處于關停狀態的PTA裝置‘死而不僵’,無法實現產能升級。”專家認為。
與此同時,PTA產業參與者出于產業整合、提高競爭力、擠占市場等目的,在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下,不斷上馬大型PTA項目,造成PTA行業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通過對PTA裝置競爭力的綜合評估,認為未來5年內中國PTA市場還將有530萬噸/年的PTA產能有較大可能被關停。
近日從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了解到,我國PTA(精對苯二甲酸)產能從2000年的300萬噸/年增長到2016年的超過5000萬噸/年,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迅速下滑。在產能快速增長的同時,PTA上下游產業鏈形勢也快速變化——受各種因素影響,上游PX(對二甲苯)產能增長受阻,長期供不足需,PX價格堅挺,原料在PTA生產成本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下游聚酯行業增速放緩,對PTA需求的支撐減弱,PTA需求不振。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是在《中國PTA行業發展研究與展望》一文中做出如上判斷的。規劃院在該文中建議,政府和監管機構應嚴格準入條件,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并從節能減排、環保和安全的角度加強行業監管。我國約99%的PTA用于聚合生產PET聚酯。中國從1999年開始成為世界最大的聚酯生產國,并從2005年開始成為聚酯凈出口國。2015年,中國聚酯行業年產能4450萬噸,產量3528萬噸,凈出口148萬噸,國內表觀消費量3380萬噸。
PET聚酯消費量的快速上升,帶動國內PTA及其上游原料PX需求量的快速增加。2015年,我國PX總產能1363萬噸/年,產量852萬噸,但消費量2005萬噸,凈進口1154萬噸。國內市場PX供應不足,每年大量進口才能滿足PTA生產需要。PTA生產工藝技術也有了較大進步,單套裝置規模、物耗、能耗等技術水平不斷上升,新建裝置競爭力明顯提高。加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資和民營企業的投資限制逐漸放開,大量資本進入PTA生產領域。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PTA產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與煉油、乙烯、芳烴等石油化工產業不同,我國PTA產業沒有全國性的產業發展規劃。參與者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觀察和認識產業,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各方面缺乏對PTA行業形勢的整體認識。”上述專家說。技術進步、審批權下放、經濟刺激、信貸寬松是造成產能爆發式增長的重要原因。雖然整體產能過剩,但企業開工率分化明顯:截至2016年6月,PTA裝置總產能超過5000萬噸/年,行業平均開工率65%,可一些擁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裝置開工率仍超過90%。
《中國PTA行業發展研究與展望》建議,針對目前的市場形勢和發展趨勢,PTA潛在投資者要審慎投資,避免惡性競爭,努力實現協作共贏,同時探索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政府和監管機構應嚴格準入條件,完善并落實強制退出機制,并從節能減排、環保和安全的角度加強行業監管;金融機構審批新PTA項目貸款融資時,謹慎評估項目風險,避免低競爭力項目上馬造成不良貸款的現象重復發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