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渠道陳舊 競爭無序成詬病
全國有多少個快消品零售門店?1997-2012年,15年間,連鎖零售百強企業的門店數增長了30倍,現在增長了多少倍?全國又有多少家服裝生產企業?單單是2015年,內地服裝行業10個品牌就關了10000家門店!剩余的還有多少服裝企業?產能過剩,創新乏力,營銷老化,渠道擁堵,終端飽和,——這就是今天我們服裝生產環節面臨的惡劣的營銷環境。
大量的服裝企業,大量的服裝產品,擁堵在老化的、相同的銷售通道上,千千萬萬個終端門店,又在陳列這些基因相同、面孔相像的同質化產品,就單一的品牌來說,能談得上渠道和終端效率的品牌有幾個?2015年服裝打折、降價促銷現象突出,服裝成交均價明顯降低。上半年服裝銷售增速同比回落了1.3個百分點?!鲩L乏力,渠道老化,終端通過頻繁的促銷維持,這種飲鴆止渴的日子,對于服裝領域不知還有多久?
我們的產品一出籠,就走向分銷渠道,走向同一軌跡的銷售渠道,而我們的所有數據,就是這些中間商、渠道商的拿貨量,對顧客所思所想卻一無所知。而如果這些渠道商拿貨量差了,這個產品也就死了。這種懶惰的、毫無創新的、被動的傳統渠道營銷,在這個過剩的年代,很多產品很多時候無法等待令人振奮的業績,而是在靜靜等死;
“渠道為王”的幸福時光,派生于物質短缺的年代。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早已步入“消費者為王”的年代了,賣產品的是“孫子”,可是服裝業的大伙都還在“充楞”,供求關系改變,企業的思維和理念也得變。很多企業知道這個道理,但在組織產品研發和生產時,就把市場和消費者忘了,他們總寄希望于固有的傳統渠道,打折的促銷手腕。
另外渠道運營成本高企,迫使服裝企業不斷抬高產品零售價格,質量卻在打折,消費者不得不接受低性價比的商品。企業寄希望于渠道發力,忽視了產品創新和品牌打造,忽略品質管控,市場上大量產品如曇花一現,國內那些服裝企業的品牌價值不斷在蒸發。
互聯網時代,品質時代,消費者為王時代,服裝企業應該更新理念,調整營銷思維,整合互聯網營銷和傳統營銷手法,使之煥發新的營銷力量。線上營銷體系、垂直營銷體系、水平營銷體系的融合搭建,避開擁堵,科學規劃分銷渠道,開發有效營銷渠道,是未來很多產品營銷的嘗試性思路,我想,服裝品牌和服裝企業更值得一試。
FADFOCO的品牌集合店抓住現代消費者追求個性、時尚、潮流的購物心理,同時擁有豐富產品線,延長顧客的逗留時間。FADFOCO的新穎的情景式購物方式,集各設計師品牌及多元化的體驗館,無疑是一種全新的服裝業營銷渠道和體驗平臺。作為一間多元化的生活館,FADFOCO不僅增加了更多的生活體驗方式,整體環境也營造出一種輕松休閑氛圍。場地的整體設計、燈光、色調以及產品陳列結合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視覺需求,以更新穎的情景式購物方式呈現。
KM品牌體驗店,兼具品牌推廣、時尚消費場所。KM品牌體驗店為KM直營店,也是KM品牌產品的集合店,生產線上的新品會即時到達這些城市店面,第一時間展示給年輕消費者面前。每個三線以上的城市會有這個品牌的旗艦店,主營90后時髦人士所青睞的服飾、家居產品。店面會及時采集90后這些KM主力顧客群體的對產品的感受、評價與需求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總部。
發展終端店鋪,解決渠道營銷的阻力,這是KM在自建營銷渠道方面的努力。像這樣的店面,2016年KM投資6個億,新增300家,試圖有效突破傳統營銷渠道的桎梏。
服裝的營銷渠道,無非就是批發+零售,中間有經銷商。這些渠道環節的表現形式是廠家物色或者撞到槍口的各色市場+“店鋪”,代理商、專賣店、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但是這個時代,早已不是匱乏時代的經濟環境了,而我們今天的渠道營銷模式與風格,是帶著物質匱乏時代的基因的。所以直到今天,我們的品牌、企業在面對自己的產品時,還是那個時代的意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